光明日報:在世界航天舞臺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光明日報:在世界航天舞臺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19-01-30
嫦娥四號落月的一刻,現場工作人員因激動而握住了手。新華社發
2018年,世界航天活動大放異彩,主要國家競相角力,競爭與合作交織互動,創新與創造涌動迸發,在提升國家實力、激發科技創新、拉動經濟發展、普惠民生福祉等方面的作用愈發重要。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舞臺上完美展現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月2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京發布首個《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對2018年航天活動進行盤點,從世界航天發展態勢、中國航天發射活動、技術創新、應用服務、國際合作、商業航天進展六個方面回顧了驕人成就,展示了最新進展。
1.世界航天舞臺競相角力
相關統計表明,2018年,全世界共實施114次宇航發射任務,自冷戰結束后時隔28年首次實現年度發射次數“破百”,其中112次任務取得成功;461個航天器發射升空,成功入軌的航天器數量創下歷史新高。
過去一年世界航天領域的高調表現,無疑是近年來各國航天戰略政策新一輪調整的結果。美國發布“國家航天戰略”說明,并推動組建獨立“天軍”,應對未來太空競爭和對抗的新環境與新挑戰。歐洲推進《歐洲航天戰略》落地實施,英、德注重航天技術發展,地理信息、量子通信、全球連接等重點方向獲得關注。為推進航天強國建設步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響應國家號召,于2018年提出了從2020年到2045年分兩個階段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到2030年,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支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我國躋身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到2045年,在全面建成高質量發展的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基礎上,有效支撐國家科技、經濟、軍事發展需要,推動我國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強國。
在世界航天戰略政策孕育新變革、航天發射活動創造新紀錄的大背景下,“中國航天以突破歷史的39次發射首次位居世界第一,部署航天器數量位居世界第二,航天發射能力顯著增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指出。
2.2018,中國航天活動亮點紛呈
《藍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活動創下歷史新高,全年共計執行39次發射任務(37次任務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施,2次由其他火箭實施),占全球總數的1/3;共計發射105個航天器,包括95個國內航天器和10個國外航天器。
一連串振奮人心的數字背后,是一次次精彩的任務呈現,更是一回回鍥而不舍的努力拼搏。在楊保華看來,2018年中國航天的活動特點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
一是成果豐碩。2018年,中國載人航天開啟建設空間站階段,實驗艙推進系統首次試車順利完成,新一代載人飛船進展順利;探月活動取得重大突破,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實現了重大的科學和技術創新;成功發射18顆北斗衛星,完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部署并投入運行,正式提供全球服務;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設成果豐碩,系統規模和能力達世界先進水平,建成了譜系齊全、自主可控的衛星及應用體系……楊保華認為,這些進展與成就充分展現了“中國航天的方案和智慧”。
二是應用廣泛。高性能衛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形成了衛星應用天地一體化系統,支撐各行業的綜合應用。根據《藍皮書》,2018年,中國的通信、導航、遙感等各類在軌應用衛星超過200顆,空間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澳壳?,全國超過617萬輛道路運營車輛、3.5萬輛郵政和快遞運輸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70艘交通運輸公務船舶等安裝或兼容北斗系統,國產民航運輸飛機也首次搭載了北斗系統?!睏畋HA舉例說。
三是模式優化。為滿足商業發射低成本、快速靈活的市場要求,2018年,傳統航天企業不斷釋放技術資源并優化服務模式。例如,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完成了多次商業發射,成功實現商業發射主力火箭的“拼車”和“專車”服務,改變了過去商業衛星只能搭載“順風車”發射的格局。與此同時,民營航天企業也積極進行商業發射的實踐探索,“雙曲線一號”“重慶兩江之星”等民營火箭成功開展亞軌道飛行試驗;RLV-T5可回收液體火箭成功完成點火試驗;朱雀一號實施首次軌道發射任務。“2018年,中國商業航天圍繞衛星制造、發射服務、衛星運營、地面設備等產業鏈環節開展各類商業航天項目,取得的進展與突破為中國航天體系建設和能力發展提供了重要補充,體現出傳統航天與商業航天間持續互動的積極趨勢?!睏畋HA如此評價。
3.2019,繼續開啟“30+”模式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長尚志介紹,繼2018年成功書寫37次宇航發射紀錄后,2019年,航天科技集團將繼續開啟“30+”模式,計劃全年實施30余次宇航發射,發射航天器50余顆。
在航天科技集團新的任務列表中,一些國家重大專項研制發射任務赫然在列:
載人航天工程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全面進入試樣研制,空間站核心艙研制工作按計劃順利實施,后續將開展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前的準備工作,為空間站建造階段全面展開奠定基礎;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再度出征,將執行復飛任務,是打贏翻身仗的關鍵之戰;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技術難度大、系統復雜,是探月三期工程的標志性任務;北斗衛星導航工程將完成7箭10星發射任務,為2020年全面完成全球組網建設奠定堅實基礎;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要實施高分七號衛星發射任務,為全面完成高分專項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也在加速實施,各類民商項目發射研制立項齊頭并進:長征十一號海上發射和捷龍一號商業運載火箭將實現首飛;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累計發射次數將突破300次,其中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將完成單系列第100次發射;全球低軌移動互聯網衛星系統——鴻雁星座工程今年將陸續開展試驗驗證……
2019年,期待中國航天帶給世界更多精彩,奉獻更多智慧!(記者 張蕾)
【責任編輯: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