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經濟日報:釋放創新活力 贏得發展空間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9-03-20

        中核集團旗下秦山核電站航拍圖。(資料圖片)

        建設中的華龍一號機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現場。(資料圖片)

        中核集團2019年度工作會議日前傳出好消息,2018年中核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27%、利潤同比增長8.8%;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優于國務院國資委年度考核目標;已連續13年獲國資委考核A級。這再度引發了外界對于“兩核”重組的關注。

        2018年1月份,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原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原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余劍鋒表示,新組建的中核集團制定了新時代全新發展戰略,明確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到2035年實現跨越發展,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建設先進核科技工業體系、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集團、推動我國建成核工業強國”的“三位一體”奮斗目標,全面引領全球核工業發展。

        重組是組合更是升級

        “兩核”重組是黨中央、國務院就新時代核工業發展情況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原中核集團和原中核建集團都是行業巨頭,前者承擔了全產業鏈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工作,是我國核科技工業的主體;后者是我國核電工程建設的國家隊、主力軍。追根溯源,二者同根同源,前身都是中國核工業總公司。

        重組后的中核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及具有實際控制權的企事業單位700多家,在職職工約15萬人,旗下擁有中國核電、中國核建、中國同輻等6家上市企業,涉核資產和人才隊伍規模在國內涉核企業集團中最大,并擁有世界上少數幾個國家才有的核工業完整產業鏈。

        “過去的拆分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此次重組則是要按照中央對核工業的定位要求,加大我國核工業資源整合力度,更好地承擔新時代的國家使命與戰略任務。”余劍鋒表示。

        如何以重組為契機推進融合發展,實現“1+1>2”的協同效應,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核工業集團,是中核集團亟待解答的一個重大課題。

        2018年7月份,中核集團黨組在較短時間內研究確定了“兩核”重組整合方案,并完成了總部機構人員調整和產業整合。集團公司總部機構調整為13個部門、4個議事協調機構;優化整合業務板塊、支持服務機構等二級單位,形成了10個專業化公司、13家直屬單位。其中,核能發電、核燃料、天然鈾、工程建設、核環保、核技術應用、海外市場開發、裝備制造、資產管理和金融業務等10個專業化公司成為集團公司開拓市場的“十大主體”;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重要科研院所和機構共計13家,作為直屬單位為集團公司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基于新的架構,中核集團建立了以產權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采取戰略管控、財務管控和運營管控相結合的分類管控模式。中核集團戰略規劃部主任李光亞分析說,這種管控模式的核心是要把握好“小總部”和“大產業”兩個要點。其中,“小總部”主要包括集團戰略制定者及核行業政策研究者;“大產業”指強化各專業化公司的市場經營主體職能,做強做優做大各個產業。

        在“小總部”與“大產業”之間,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是關鍵一環。改革后,中核集團擴大了對各二級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研發投資等自主決策投資行為的授權范圍。“總的原則是要堅持權責利相統一,放開手腳讓各專業化公司去闖市場,不斷提升其市場經營能力與水平,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為集團公司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李光亞說。

        打造協同集聚的創新體系

        科技創新是核工業的立業之本。站在新的起點上,中核集團明確提出,全面加速創新,到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設施,擁有一批世界級核科技領軍人才和若干國際知名研究團隊。到本世紀中葉,核技術水平總體上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建成國際頂級科學研究中心和人才高地,全面引領全球核科技創新。

        余劍鋒表示,要提升科技實力與水平,就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厚植科技創新的土壤。

        2018年,中核集團進一步優化和加強創新平臺建設,集團旗下核燃料與材料研發中心成功掛牌。研發中心將發揮統籌謀劃作用,推動各項資源歸口管理,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這是建設先進核科技工業體系過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個中心將來會成為集團公司乃至國家在核燃料及相關技術領域的排頭兵。”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主任錢天林說。

        核工業是一個開放的全產業鏈體系,這意味著中核集團要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大的力度,積極推進協同創新。

        中國核工業經歷了60余年的發展早已開枝散葉,核科技創新單位眾多。新時代賦予核工業新的使命,即匯聚各方力量,激發更大創造合力。余劍鋒表示,“我們希望中核集團能夠起到橋梁作用,建立起以中核集團為核心的大協作核科技創新體系”。

        為形成創新要素資源集聚創新鏈,中核集團積極聯合國內相關科研院所,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一些在核科技研發方面具備優勢的高校,在理論研究成果向應用研究和產品轉化、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合力。

        去年以來,中核集團分別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成立了中核集團—清華大學核能科學與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中國西部先進核能技術研究院、中國核工業核安全與仿真技術研究院等平臺。

        據了解,未來中核集團的聯合對象不僅包括其他核技術科技研發院所,還有涉核交叉學科的科研院所。余劍鋒表示,“創新體系的構建非常復雜,中核集團正向著開放、協同、高效的目標努力探索”。

        深化人才考核薪酬改革

        人才是衡量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要素。

        “中核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我們擁有的23家科研院所以及所屬科研人員。”余劍鋒曾專門主持召開會議,大力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旨在釋放科研院所的創新活力、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著眼于創新發展,中核集團在人才培養、科學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繼續推進“人才特區”,在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建設、干部培養等方面創新機制。今年初,中核集團新聘任了一批集團公司首席專家、科技帶頭人,頂尖科技人才規模進一步擴大。該集團還將依托項目加快培養領軍人才成長,通過實施“菁英計劃”和“啟明星計劃”打造青年科技創新團隊。

        ——加快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今年1月8日,中核集團科研院所薪酬改革時間表公布,力爭上半年完成市場化薪酬對標;年內依據對標結果,完善建立戰略引導、業績匹配、差距合理、富有競爭力、符合科研管理規律的薪酬管理體系。會議強調,改革要以創造科技成果為目標,要敢于“動真碰硬”,打破既有利益分配格局,合理拉開收入差距,要使頂尖專家的薪酬水平達到并保持行業領先甚至全球領先水平。

        為充分發揮激勵獎勵的“指揮棒”作用,中核集團還發布了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試行辦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激勵獎勵通道。2018年12月18日,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兩個項目團隊“CN-1515型堆芯組件結構材料以及CN-EP端塞材料制造工藝”和“快中子反應堆用核級鈉生產線”分別獲得102萬元和104.28萬元獎勵,極大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熱情。(記者 周雷)

        【責任編輯:宋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中文字无码亚|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中文字幕av在线|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丰满白嫩人妻中出无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2020|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