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華僑城“文化+”聚人氣興產業
經濟日報:華僑城“文化+”聚人氣興產業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9-05-16
第十五屆文博會歡樂谷分會場。
第十五屆文博會錦繡中華分會場非遺藝人在制作臉譜面具。
第十五屆文博會錦繡中華分會場新東方霓裳表演。(李小昭攝)
5月16日,備受期待的第十五屆文博會在深圳開幕。作為發軔于深圳的“中國文化企業30強”之一,華僑城集團今年通過“1個主展區+6大分會場”模式,讓更多人走近“身邊的文博會”。
位于文博會1號館的華僑城展區,集中展示了華僑城在“文旅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等國家戰略指引下取得的成果;深圳歡樂谷、世界之窗、華僑城甘坑新鎮、歡樂海岸、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以及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等文博會六大分會場更以“文化+”為主基調,串聯起40多場精彩生動的文化活動,把最新文化演出精品、文化創意產品、文旅融合成果呈現給來自全球的參展商和廣大民眾。
文化注入多元業態
文博會自2004年創辦以來,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成果連年攀升,已成為我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
歡樂谷集團通過與熱門電競游戲、動漫IP跨界合作,實現與更多年輕人溝通。本屆文博會,深圳歡樂谷分會場舉辦了“第五人格”歡樂嘉年華、次元動漫狂歡秀、動漫展會等活動,搭載“實景秀+沉浸式+魔術”的三大全新文化演藝也同步重磅推出。
深圳世界之窗特邀來自烏克蘭、俄羅斯、格魯吉亞、南非、肯尼亞等多國的舞蹈藝術家,奉上了精彩的本土風情表演,讓游客近距離領略多民族文化魅力。
歡樂海岸一直關注中國古老技藝。從5月17日至26日,深圳還將舉辦“2019華僑城歡樂海岸文化月”活動,通過藝術展覽、公共藝術表演、奇妙市集等系列活動,展現“最當代、最中國”的藝文趨勢。
位于深圳龍崗的甘坑客家小鎮,是華僑城文化集團實施“文化+旅游+城鎮化”戰略代表項目。華僑城甘坑新鎮還將啟動為期1個月的“小涼帽文化節”,圍繞中國非物質文化超級IP動畫——“小涼帽”動畫及系列作品首發,原創八大IP、八大文旅品牌將集中亮相,并啟動規模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第三屆小涼帽國際繪本獎。
作為中國文化主題公園的鼻祖,在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開園30周年之際,新時代經典大秀《東方霓裳》震撼上演。此外,《大美青海·圣潔高原》特色民族表演、十大少數民族風情主題館和特色產品展,讓四方游客體驗原生態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最具匠心的非遺技藝。
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則依托明天音樂節、公共藝術展、創意市集等一系列優質品牌活動,讓各類文創力量交融碰撞,為公眾提供走近文化藝術的機會。
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進入新時代,華僑城集團提出了“文化+旅游+城鎮化”發展模式。近年來,華僑城集團在文化產業的多個領域不斷加大投資。其中,2018年華僑城在文化產業相關業務總投入占整體投入的六成以上,文化產業綜合收入也占到整個集團收入一半以上。同時,集團將特有的“文化+”、體驗發展模式融入特色文旅小鎮、美麗鄉村和全域旅游建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項目,不斷擴大產業綜合布局。
目前,華僑城集團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文旅綜合項目近30個,推動了廣州、深圳、中山、江門、珠海、惠州、佛山、茂名、湛江、東莞、汕頭等十余座城市的文旅項目布局。
在大灣區中軸線上,華僑城集團結合自身優勢,以“酒店+”、都市娛樂綜合體、特色小鎮等業態為主要發展方向,在深圳前海全力打造歡樂港灣、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濱海廊橋、海上田園、瑞吉酒店、艾美酒店等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示范性項目。同時,華僑城踐行深圳“東進戰略”,以文化旅游為主導,高度融入城區建設,實施“國內首個大型綜合性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東部華僑城、大鵬半島全域旅游長廊、龍田文旅小鎮等一系列文化綜合旅游開發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通過導入“文化+”相關產業,為當地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30多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這片以創新為靈魂的熱土起步,憑著“敢為人先、敢創敢想”精神,在文化產業創造了諸多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華僑城集團逐步打造了涵蓋文化旅游、文化節慶、文化演藝、文化科技、文化產業園區等業務板塊的文化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文化跨界優勢,實現了文化產業與多種業態的良性融合。(記者 楊陽騰)
【責任編輯: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