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創新永不停:香港科學家和港珠澳大橋工程師的“跨海對話”

        文章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19-10-25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部副總經理尹海卿、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部副總經理黃維民(自右至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一年前,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成為連通粵港澳三地、服務大灣區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脈。港珠澳大橋的工程師克服了許多世界級難題,集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成就大國工程。

        工程師們的創新步伐不停,在繼續攀登新的高峰。記者近日在港采訪多位香港科學家,帶著他們的問題與繼續駐守在大橋的工程師們展開了關于創新和未來的對話。

        科研先行:為世界提供“中國標準”

        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劉正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10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上,群眾游行中出現了港珠澳大橋元素。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作為建設者代表站在“創新驅動”方陣的彩車上。

        “能作為港珠澳大橋的代表在‘創新驅動’方陣中,很光榮,感受到我們國家日益強大和科技的進步。”林鳴說。

        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劉正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10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港珠澳大橋被稱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珠穆朗瑪峰”,它不僅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首條海底深埋沉管隧道。

        島隧工程的建設之路,就是一條持久的創新之路,過程充滿挑戰。林鳴帶領團隊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隧道沉降平均6厘米左右、對接合龍精度2.6毫米、6公里沉管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標準”。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陳清泉通過記者提問: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年了,是世紀工程,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目前如何從工程的目標、理論、實施和質量等方面總結創新的成功經驗,形成可復制推廣借鑒的理論?

        這是港珠澳大橋(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部副總經理尹海卿介紹,一年來,他帶領團隊正在對整個工程的創新技術和管理進行系統總結,同時做相關資料的整理工作。

        林鳴說,幾代工程師、科研人員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堅持科研先行、堅持實驗先行”的方法。在工程存在重大風險的地方,要先進行科研攻關。港珠澳島隧工程建設期間,將4%的工程直接建設費投入科研攻關,總共進行了136個驗證實驗,確保了大橋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地完成。

        做高品質工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

        這是港珠澳大橋(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唐本忠通過記者提問港珠澳大橋的工程師:如何創造我們的建筑理論,打造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橋梁和隧道品牌,使我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

        林鳴介紹,中國橋梁建設涌現了虎門二橋、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等一批橋梁和隧道,在世界上也處于相對領先水平。

        “我的體會是當前中國大工程建造已經到了可以選擇設定最高目標的時代,通過不斷超越世界先進的工程理念和技術,帶給人們過程與結果更美好的體驗。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林鳴說。

        林鳴認為,在科技高度發達、工程條件極大改善的情況下,認識問題其實比解決問題更難。要在認識上下功夫,不斷補短板,也要重視細節。此外,還需要培養更多高素質工程師,更多高技能工人。

        這是港珠澳大橋(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部副總經理黃維民參與了島隧工程的全程工作,目前仍然駐守在珠海,帶領團隊對島隧工程和人工島做維護和保養工作。

        黃維民印象最深的是沉管隧道的浮運安裝,他說大伙兒一起用團隊倡導的科學家精神、鐵人精神、工匠精神度過了無數不眠之夜,在這個創造世界之最的過程中,自己和團隊的專業和品格也有了一次升華。

        “這個過程,我們學會了很多,堅定了對工程品質的執著追求。”黃維民說。

        重整行裝再出發:繼續攀登工程技術新高峰

        巴士駛出港珠澳大橋隧道(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團隊在創造世界之最后,重整行裝再出發,繼續攀登新高峰。

        2018年,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交工后,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部代表中國交建成立了由島隧總部牽頭,多家國內外機構參加的聯合研究組,正式系統性地開展懸浮隧道工程技術研究。

        尹海卿目前牽頭懸浮隧道的研究,他介紹,這個課題100多年前就已提出,懸浮隧道也叫“阿基米德橋”,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進行設計。

        懸浮隧道是繼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后,又一種實現深海峽灣跨越的重大交通運輸工程。目前在瓊州海峽、紅海海峽、埃及和沙特等地都有這種需求,僅有挪威、日本、意大利等國家開展過相關研究,但尚未有懸浮隧道建成的先例。

        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劉正光被業界譽為香港“橋王”,是香港青馬大橋總工程師、香港土木工程署前署長。他此前到懸浮隧道研究組了解了最新進展。

        劉正光提出,現在的科技發展很快,懸浮隧道10年內有機會成功實現,但懸浮隧道在深水建造,風險極高,在水中如何固定成為難題。

        尹海卿表示,錨固式懸浮隧道適用幾百米到上千米水深的范圍,它是通過錨索將懸浮隧道與海底基礎連接固定,即用樁、吸力筒、重塊等為基礎,把懸浮隧道和錨塊連起來,并施加一定預緊力,把懸浮隧道固定在海中。

        尹海卿透露,懸浮隧道研究團隊目前進入攻關階段,在研究中開展物理模型試驗,驗證所研究的理論是否合理,減少風險。

        林鳴表示,要力爭在工程科學理論、關鍵技術及施工裝備等方面形成突破,這些創新將為懸浮隧道的研發和安全服役提供科學依據,提升重大工程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記者 李濱彬)


        【責任編輯:趙藝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中文字幕av高清片|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 最好看的最新高清中文视频|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少女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最近2019中文字幕电影1|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中文字幕mv | 中文字幕av一区|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中文v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