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吸聚力初步顯現
新華網: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吸聚力初步顯現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9-11-06
在3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鄭德雁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掛牌以來,目前已新入駐高速電磁驅動等大型實體項目12個、基金公司53家、銀行機構12家,實體項目投資額253億元,基金管理規模2960億元,濟南片區的吸聚力和自貿速度已初步顯現。
鄭德雁說,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的設立,為濟南走在前列、揚起龍頭,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和制度支撐。濟南片區掛牌以來,在37.99平方公里的片區范圍內,先行先試、創新求實,片區建設取得了良好開局。
高點定位,向全國一流自貿區看齊。鄭德雁介紹,按照開放自貿、智慧自貿、一流自貿的標準,濟南片區提出了領跑山東、領先全國、打造“四最”工作目標,即以國家認可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和最佳案例數量為衡量標準,實現制度創新最優;以每平方公里GDP產出為衡量標準,實現畝產效益最高;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28項指標體系為衡量標準,實現國際形象最靚;以科技部火炬計劃考核體系為衡量標準,實現創新資源最強。圍繞“四最”目標,制定了濟南片區《實施方案》,共確定7個方面28大項162項具體創新舉措,除《總體方案》涉及濟南的85項制度創新措施外,增加了77項濟南市自主創新措施。
實施產業聚焦,全力打造五大“硬核”產業發展生態圈。鄭德雁說,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金融、醫療康養、文化產業和信息技術”五大“硬核”產業發展,突出龍頭引領、載體支撐、生態賦能,力爭到2022年片區產業規模過萬億元。其中,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國科中心和先進院為載體,著力構建以重汽、神思、泰華智慧為龍頭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以國際金融城為載體,堅持歷下片區產業金融、高新片區科技金融錯位發展、優勢互補,著力構建以齊魯銀行、中泰證券為龍頭的產業金融生態圈;以濟南藥谷、生命科學城、中日(濟南)產業園、中韓生物醫藥聯合研發平臺為載體,著力構建以齊魯制藥、華熙生物、銀豐生物為龍頭的醫療康養產業生態圈;以齊魯軟件園、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國家云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為載體,著力構建以浪潮、量子研究院、魯能智能、山大地緯、中維世紀為龍頭的信息技術產業生態圈。
以新理念新技術實施流程再造,打造“在泉城、全辦成”服務品牌。鄭德雁介紹,以國際化、便利化、法制化為目標,濟南片區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率先探索、流程再造,大幅減輕企業和群眾辦事成本,全面打造“在泉城、全辦成”服務品牌。今年9月,濟南片區綜合服務中心揭牌運行,中心設立了“無差別綜合窗口”,誕生了山東省內第一張在區塊鏈存儲和傳遞的數字營業執照,平均辦理時間105分鐘,最快可達47分鐘。10月份,基于區塊鏈技術和大數據的“企業開辦一次辦成”和“無人工干預智能審批”系統正式上線,濟南片區率先進入“秒批秒辦”和“不見面審批”新時代,實現了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的跨越。到10月底,濟南片區新注冊企業已達1421家。(記者 王志)
【責任編輯:張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