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定向”創新 厚德載“重”
經濟日報:“定向”創新 厚德載“重”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9-11-15
(上圖:陜汽控股汽車總裝廠車間內景。下圖:陜汽控股員工正在測試“天行健”車聯網平臺。記者 張 毅攝)
10月1日,天安門廣場。在受閱方隊中,48輛陜汽軍車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六次亮相“大閱兵”。
此次受閱軍車涵蓋12種車輛類型,分列7個受閱方隊,涉5大兵種,集中展現了半個多世紀以來陜汽控股專精主業的初心與能力。
陜汽控股始建于1968年。51年前,公司自主研發出延安牌250型重型軍用越野車,結束了我國“有炮無車”的歷史。如今,陜汽重卡已躋身全國前三,陜汽軍車也名揚全國。
正向研發實現創新驅動
走進陜汽控股汽車總裝配廠,全柔性生產線上,每3分鐘就可下線一臺X5000長途標載物流牽引車,日產量達440輛。
“X5000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長途標載物流牽引車,車輛自重較之前降低200公斤,耗油量降低4%。車上還配備了我們最新研發的駕駛行為評分系統。該系統可對駕駛員的行為習慣、車輛性能等做數據分析,幫助司機矯正不規范操作,相當于為駕駛員隨身匹配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科強說,該款車型下線僅1個月,訂單已過千輛。另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陜汽控股已銷售各類汽車14.07萬輛,實現2.1%的銷售增幅。
作為一家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老牌企業,自主、擔當是陜汽控股與生俱來的基因。作為全行業最早“進軍”新能源載重商用車領域的“排頭兵”,陜汽控股先后參與承擔了3個國家“863”項目、2個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取得了2069項專利;相繼研發出中國首款單一燃料純天然重型商用車、中國首輛高壓缸內直噴LNG重卡、國內首家國四標準柴油—天然氣雙燃料重卡。其中,陜汽控股參與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由其主導編制的GB/T 36883-2018《液化天然氣汽車技術條件》國家標準已于今年5月1日實施。
“2018年,我們的天然氣重卡實現銷售1.8萬輛,今年上半年銷售突破萬輛大關,已完成包括甲醇、純電動和氫燃料動力在內的全線新能源技術儲備。”劉科強告訴記者。
“開放式自主正向研發”是陜汽控股以創新驅動發展的精髓。劉科強介紹,多年前,公司完成了與湘火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重組,并先后與奧地利斯太爾、德國MAN合作,開發出以奧龍S2000、德龍F2000、德龍X3000為代表的名牌重卡和第三代重型軍用越野車,使重卡制造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同時,陜汽控股還搭建起以“我”為主,高校、科研機構、產業技術聯盟、海外研發機構、政府有關部門等多方協同的生態化研發體系。近年來,陜汽又與國內外高等院校聯合成立“重卡新能源研究開發與應用實驗室”“車聯網與智能汽車測試技術”創新聯盟,形成重卡、中卡、大中型客車、微型車、專用車等全系列商用車自主研發平臺及支撐體系。
此外,陜汽控股每年還組織召開創新大會,并拿出上千萬元對創新成果和個人進行獎勵;建立起公司層、系統層、部門層分層管理的“兩階三層九類”創新工作管理體系;創建了5個以勞模、工匠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形成了“人人關注創新、人人支持創新、人人參與創新、人人都能創新”的企業文化。
統計顯示,今年,陜汽控股以逾654億元的營收躍居中國500強第276位、中國機械500強第20位,成為擁有100余家參控股子公司,總資產563億元的大型商用車制造商,躋身重卡行業“第一陣營”。
“黃金供應鏈”助產品領先
9月1日,218輛陜汽天然氣動力自卸環保渣土車交付雄安新區。此次交付客戶的重卡配備了“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等一系列“王牌”部件,被業界稱為陜汽“黃金產業鏈”的集中亮相。
所謂“黃金產業鏈”是指一系列優質供應商組合。在陜汽控股決策層看來,整車和零部件全部領先標志著真正的行業領先。基于這一理念,他們從2005年開始先后與世界500強企業康明斯、國內發動機巨頭濰柴動力等展開深度合作,形成了重卡行業獨一無二的“黃金產業鏈”,進而實現了整車和零部件的全面領先。
同時,陜汽控股還建立起“柔性制造、剛性執行、快速交付”的運行方式,實現訂單7天排產、3天鎖定,計劃按序執行率達到98.5%,周轉天數由2.8天降至1.8天,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陜汽生產制造模式。目前,公司產品已覆蓋軍用越野汽車、民用載貨汽車、專用汽車、大客車、重型車橋等類別,形成了四大類近1000個品種系列。
“黃金供應鏈”也為陜汽控股“走出去”奠定了基礎。目前,陜汽控股已在海外擁有27家4S店、200余家一級經銷商、330余家售后服務網點、100余家配件網點和23家配件中心庫。同時,還在13個國家和地區建成了本地化工廠,實現了從一般貿易到技術轉讓、本地化生產和配套的升級,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類商用車累計出口超過17萬輛。
得益于“黃金供應鏈”的集成優勢,今年前三季度,陜汽重卡出口實現訂單13274輛,同比增長44.99%;實銷12252輛,同比增長55.58%,繼續保持效益增長遠快于規模擴張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以“用戶”為基準逆向投入
不久前,陜汽控股與徐州藍海運輸集團簽署了400臺重卡TCO托管協議。
TCO托管是用戶將車輛后期維護托付于陜汽控股專業售后團隊的全生命周期維護服務模式。通過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臺,公司可以24小時全天候監視車輛情況,發現潛在問題第一時間聯系司機,將車輛故障等消滅在萌芽狀態,幫助用戶建立“以養代修”的用車理念和習慣,保證車輛高效運行。目前,陜汽TCO托管業務規模達1.5萬輛,業務量同比增長200%,配件收入突破10億元,實現了全國區域線上銷售全覆蓋。
從關注產能、質量、市場規模到關注“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客戶生存狀態”是陜汽控股經營戰略的重大升級。早在12年前,陜汽控股就率先發布“中國卡車司機生存藍皮書”,并連續多年舉辦“卡車司機節”。隨著智能車聯網技術的發展,這種以“用戶”為基準的逆向投入為企業打開了新的“利義兼得”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陜汽控股又針對卡車行業智能化管理發展趨勢,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陜西商用車車聯網工程研究中心”;在全行業首家推出“天行健”職能車聯網平臺。該平臺由車載智能終端、管理網站和云儲存三部分組成,可通過CAN總線(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工業數據總線)、發動機ECU和車輛傳感器等采集車輛運行位置、油氣耗、駕駛行為、故障診斷等數據,并將數據傳輸到數據庫進行處理,最后通過PC端或APP展現在用戶面前,實現車輛運營全過程透明管理。目前,平臺入網車輛已超過50萬臺,入網大型物流公司逾200家。
2020年,外資商用車投資股比限制即將放開。面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宏明信心滿滿:“我們50余年心無旁騖,致力于中國商用車自主品牌發展,始終堅持走中國商用車自主研發之路,以創新驅動引領企業發展。陜汽控股的目標是做全球領先的商用車品牌。我們已經提出了‘再造一個新陜汽’的目標,即到2035年,陜汽全系列商用車業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新能源乘用車業務成為行業重要力量,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元。”(記者 張 毅)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