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央企不懼疫情穩發展 底氣從何而來
新華社:央企不懼疫情穩發展 底氣從何而來

文章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20-02-20
2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疫情對企業發展影響有多大?年初制定的央企的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是否會做調整?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表示,國資委對于年初制定的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不會改變。
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央企做出了很大貢獻,承擔了全國100多家專門醫院的設計建設改造任務,累計捐款超過25億元,還向全國各地尤其是武漢市捐贈了大量防護服、N95醫用口罩、消殺用品等防護物資及生活用品,從海外采購了大批緊缺醫療物資支援抗疫。除了參與和支持抗疫,央企還面臨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的考驗。
疫情對大多數行業造成了影響,央企也不例外。比如,航空企業航班大面積停飛,從1月20日—2月13日,3家航空企業退票1300萬張,取消航班7.8萬架次,客座率和飛機日利用率下降近一半。再比如,受疫情影響,企業延期復工復產,不能百分之百開工,對央企生產經營和推行改革多多少少會有影響。
從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上述表態來看,央企系統并不懼怕此次疫情影響。雖然受到疫情突襲,但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仍然不變,該完成的生產經營目標要完成,該落實的改革任務要落實,央企主管部門的這種底氣從何而來?這種底氣如何最終轉化為實際效果?
國資委的底氣,首先緣于央企復工復產情況較好。據初步統計,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所屬的2萬余戶主要生產型子企業目前開工率已經超過80%,其中,石油石化、通信、電網、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目前已經超過95%,有的達到100%。這樣的開工率既為其他企業作出榜樣,也有助于央企完成經營任務。
其次,緣于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雖然疫情對中國經濟會造成影響,但只是短期影響(主要是年初這幾個月),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對全年經濟影響有限。2003年的非典已經證實了這一點。這意味著包括央企在內的中國企業仍然有良好的發展土壤,會逐漸消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再次,緣于央企自身越來越硬。央企改革一直沒有止步,盡管改革沒有完全完成,但之前的諸多改革,讓央企的身子骨越來越硬朗,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就拿2019年來說,央企效益增、效率增、動力增、貢獻增、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四增一降”成效明顯,為央企奠定了良好基礎。
另外,從國家有關方面到各地政府,都在多措并舉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要求做好用工、土地、資金、產能等保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后續有望出臺更多具體的鼓勵性措施。顯然,央企所屬的子企業分布在各地,多少也能享受到各地扶持政策,這也有助于央企完成年初確定的生產經營目標,值得我們期待。
當然,每一家央企都不能“等、靠、要”,而是主動化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落實既定的目標任務。今年1月,國資委提出五方面舉措,確保2020年央企實現穩增長目標,包括突出抓好增收節支、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嚴格落實這些措施,有望實現年初確定的央企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