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超級醫院的建設密碼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超級醫院的建設密碼

文章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發布時間:2020-04-15
“10天10夜,一所醫院,中國速度又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近日,紀錄片《超級醫院》在多個網絡平臺熱播,該片用紀實影像,多維度破解全球“網紅醫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密碼,引發觀眾強烈反響。
一座超級醫院能在短時間內建好,體現著建設者的責任與擔當。火神山醫院總建筑面積3.39萬平方米,編設床位1000張,開設重癥監護病區、重癥病區、普通病區。建筑設計不僅要滿足隔離防護的要求,還要在24小時內完成。2003年為應對非典疫情建設的北京小湯山醫院為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提供了參考。僅70分鐘,經過進一步完善的小湯山醫院圖紙就送達武漢。就這樣,火神山醫院的建筑設計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埋頭苦干讓藍圖變為現實。中建三局第一時間停掉武漢市在建的五個項目,調動所有能調到的人員、設備、資源全部投入到火神山醫院建設中去;國家電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打破常規,緊跟施工方,僅用5天時間就完成全面送電;為解決醫療防護用品短缺問題,國務院國資委統一組織動員,調動各大中央企業資源,4天實現防護服轉產,15天后日生產防護服5.2萬套。在火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中央企業令行禁止的組織機制、完備的工業體系、先進的技術力量、強大的產業基礎和執行力強的建設團隊無不發揮了重要作用。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12000多名建筑工人是建設火神山醫院的主力軍。農歷臘月二十九,得知建筑工人緊缺,群眾一呼百應、八方來援。一位農民工道出心聲:“這大道理我們農民工嘛也說不來,反正國家有難嘛,總歸是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嘛。”樸實的話語,最能打動人心。
超級醫院的建設,極為重要的就是科學技術的運用。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采取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和裝配式建造,大大縮短了工期,有效保證了質量;用負壓救護車將患者轉運至火神山醫院,確保轉運過程中城市的安全;云技術的運用,實現了IT設備采購方案直接在云上落地;云資源為醫院信息系統、影像存儲傳輸系統等核心系統部署提供計算和存儲能力;AI技術運用深度學習算法,對肺部CT影像進行分割,自動生成報告……科學技術的運用,給火神山醫院的高效建設、運行插上了翅膀。
無數幕后英雄,為超級醫院默默付出。他們是后勤人員,保障著一線建設者的吃穿住行;他們是企業職工,爭分奪秒、加班加點忙碌在生產車間,為醫院供應防護物資;他們是快遞人員,運送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物資。他們都是普通人,在火神山醫院建設需要時挺身而出,拼盡全力。
哪有什么“基建狂魔”,有的只是一批批舍身忘我的逆行者;哪有什么“豪言壯語”,有的只是一個個不負家國的平凡人物。中國速度、中國奇跡、中國精神,就是這座超級醫院的真正密碼。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