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人民日報:落實創新發展理念 推動科技強國建設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十三五”時期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20-10-12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國際人士表示,中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為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科技創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合作重要推動力量。

        “中國社會形成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不久前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位列第十四名。2015年,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位列第二十九名。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國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2萬億元,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3.3件;2015年,中國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為1.4萬億元,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3件。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認為,中國創新產業迅速發展,得益于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引導、社會形成支持創新的文化氛圍以及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在正確政策引導下,中國社會形成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

        “中國通過改革創新站在了世界前列。”克羅地亞—中國友好協會主席安德烈·卡拉菲利波維奇目睹中國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認為中國重視科研投入、注重專業領域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等,為中國經濟穩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引擎。

        2020(第十六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作為今年全球唯一的頂級國際汽車展覽會,展示了160臺新能源車,其中中國車企新能源車147臺。德國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指出,中國的電動車質量可靠,續航能力強,充電基礎設施也比較完善,“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創新產業的巨大發展”。

        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學教授納迪婭·希勒米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創新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不斷深化改革以適應經濟新常態,不斷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培養人才,并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在全社會范圍內積極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加速向科技創新強國邁進”

        “十三五”期間,“天眼”啟用,“蛟龍”入海,“悟空”號入軌運行,“墨子號”飛向太空,C919大型客機飛向藍天,量子計算機研制成功,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轉向系統能力的提升。

        西班牙IE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巴爾迪維索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國的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幾乎覆蓋和滿足所有日常生活需求,方便且先進。隨著中國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加,‘中國制造’正向‘中國智造’轉變,加速向科技創新強國邁進。”

        《2020年畢馬威科技行業創新調查》顯示,中國上海、北京、香港和深圳四個城市躋身未來4年全球科技創新樞紐20強之列,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在20強榜單中占據4席的國家。“過去幾年,中國在歐洲專利申請量增長了一倍,從2015年的約5500例增長到2019年的1.2萬多例,中國已經成為歐洲專利局第四大專利申請國。”歐洲專利局主席安東尼奧·坎皮諾斯表示,“中國專利申請量的大幅提升,反映了中國的科技進步。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不斷提升,正改變著世界創新版圖。”

        泰國泰中“一帶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隆功·吳森提蘭谷表示,中國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更加重視經濟增長質量和技術創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對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產生積極影響。

        “‘十三五’期間,中國更加關注發展質量,在5G、電子商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發展,促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胡逸山認為,后疫情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也會成為周邊國家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東南亞國家將從中受益。

        “通過合作助力發展中國家科技進步,有利于全球共同發展”

        “十三五”期間,中國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積極探索科技開放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統計顯示,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等多個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并作出重要貢獻。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牽頭成立由42個國家近60家科教機構參與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一批聯合實驗室和技術轉移平臺,發起“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數字一帶一路”等國際科學計劃,與沿線國家建立了多領域、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機制。

        “科技創新不是零和游戲,創新合作越密切,科技進步就會越大。”庫恩指出,“中國通過合作助力發展中國家科技進步,有利于全球共同發展。”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蒙亞埃認為,中國在創新方面具有國際視野,積極探索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徑。“中國企業在盧旺達開發電子商務,將成熟的運營模式和豐富的運營經驗帶給當地,為非洲其他國家的科技創新發展樹立了榜樣。”

        巴西瓦加斯基金會巴中研究中心負責人埃萬德羅·卡瓦略指出,科技創新必須堅持開放合作。“中國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成為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推動者。‘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行動,有利于幫助提高相關國家科技創新水平,共享創新發展成果。”

        卡拉菲利波維奇表示,包括“一帶一路” 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在內的多項計劃和倡議不僅惠及沿線國家和地區,也為國家間科技交流與合作搭建優質的平臺,分享先進的成果與智慧,為世界科技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趙藝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少女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白丝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制服在线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2021国产毛片无码视频|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 好硬~好爽~别进去~动态图, 69式真人无码视频免 |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