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技術北汽”發力技術前沿 面向未來競爭
經濟參考報:“技術北汽”發力技術前沿 面向未來競爭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0-10-30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汽車行業也受到了重創。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業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汽車產業率先在全球實現了快速回暖。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骨干力量和轉型先鋒,北汽集團在市場整體呈現下降的大背景下,到今年8月累計產量突破了3000萬輛大關。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北汽集團不斷推進打造“技術北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力度,以不斷提升的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面對未來挑戰。
把握技術前沿
2020年8月10日,北汽集團累計汽車產量突破了3000萬輛。回憶歷史,北汽產量從0到100萬輛用了35年,100萬輛到1000萬輛用了18年,1000萬輛到2000萬輛用了5年,從2000萬輛到3000萬輛用了4年。
這樣的發展速度與北汽集團一直把握技術前沿,追求品質和技術突破的戰略是緊密相連的。
在剛剛過去的北京車展上,北汽集團展出了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的首款SUV產品αT以及全新自主品牌BEIJING汽車首款智能SUV產品BEIJING-X7的插電混動車型、全新旗艦概念車BEIJING RADIANCE,北京越野BJ40致敬2020版等,代表著北汽集團在自主研發方面的最新水平。
2020年,北汽集團與滴滴自動駕駛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在過去幾年里,北汽集團先后與博世、采埃孚、海拉、松下、科大訊飛等產業鏈或跨界伙伴緊密聯手,建立圍繞智能網聯技術的全價值鏈朋友圈。與此同時,北汽還與寧德時代、西門子、麥格納、百度、華為、京東、蘇寧、滴滴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面向技術未來
不僅把握當前的技術前沿,北汽集團還下大力氣布局未來技術的研發和儲備,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智能座艙、換電模式、半導體芯片、第三代半導體應用、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等諸多核心技術都是北汽集團面向未來科技發力的方向,呈現了北汽集團在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技術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成果,展現了其向未來邁進的前瞻智慧。
北汽相關技術負責人表示,在智能化方面,面向“十四五”,北汽集團將做好三個“新”的準備,即新場景、新節奏、新技術。
圍繞智能網聯技術,北汽集團以“海豚+”戰略為指引,在智能技術、產品、生態、交通等多維度加速生態繁榮。與華為聯合設立“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搭載車聯網、大數據、無感互聯等技術的BEIJING-EU5、BEIJING-EU7取得了良好市場口碑。
由北汽集團牽頭建設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在今年9月舉行的科博會上展示了在半導體芯片、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與此同時,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福田公司和北汽昌河也都圍繞著新能源化、智能化等方面推進技術研發。
打造技術品牌
2014年,在消費升級、技術模式不斷創新的背景下,北汽集團敏銳感受到了汽車產業加速轉型的迫切,提出企業由傳統制造企業向制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戰略轉型。2018年,北汽集團進一步提出“高、新、特”發展戰略,推進產品、技術、服務全面升級。
2019年,北汽集團發布“北京?”品牌,創新重塑“越野世家”特色基因,全力打造中國硬派越野市場的新標桿;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的產品與技術,發布了自主乘用車“BEIJING?”品牌,以新能源、新技術為核心,推動自主乘用車業務全面創新發展。2020年1月,依托“北京?”和“BEIJING?”,“大北京”品牌戰略正式發布,成為北汽集團自主乘用車未來發展的核心主線,致力于成為“世界級綠色智慧出行品牌”。
今年8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了202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北汽集團以品牌價值2839.75億元排名第18位,汽車行業排名第3位。
目前,北汽集團全新品牌架構已經梳理完畢,形成了ARCFOX、BEIJING汽車、北京越野、北汽福田、北汽昌河等全新自主品牌架構,并以北京現代和北京奔馳等合資品牌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并在電動化、智能網聯化、服務化、國際化等多方面加快步伐,推動新技術、新模式的落地及發展。
北汽集團“高、新、特”品牌架構完成調整,與之相應的產品品質、營銷體系全面煥新,品牌力、產品力、營銷力“三力合一”,品牌力正不斷助推北汽集團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