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20-11-27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帶來重大沖擊,但也為促進信息技術發展、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帶來了機遇。
在這樣一個快速迭代的數字經濟時代,如何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擺在國有企業乃至中國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日前,由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國資報告》雜志社、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有企業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研討會聚焦新基建背景下國企信息化工作的新要求、新特點、新趨勢,探討國有企業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與創新應用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由之路
今年以來,數字化轉型被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指出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改革的方向,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成為備受關注的內容。
國務院國資委對數字化轉型高度重視,提出要著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水平數字經濟產業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產業鏈,努力實現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8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強調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除了受疫情影響之外,數字化轉型還有著深刻的背景。目前,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成為我們當前最主要的增長引擎。根據中央網信辦數據,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加值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7.7%。
中國航信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袁雷峰表示,中國以消費互聯網為主導,美國是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兩輪驅動,比較而言,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認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是信息基礎設施,數據是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它提供數據感知、連接、存儲、計算、處理、安全體系等。長期來看,數字化轉型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企業層面看,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
金蝶軟件副總裁李帆表示,企業信息化20多年的發展,從過去以功能型驅動到數據驅動,從關注內部經營管理,到人財物、產供銷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
今年疫情期間,浪潮高端裝備智能工廠2月2日就緊急復工,生產用于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建設的服務器等信息化產品。浪潮集團副總裁魏代森表示,今天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變革,商業模式、業務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文化理念變革的問題。
思愛普(中國)副總裁、首席數字官彭俊松認為,企業應用軟件長期以來處理的是信息,然后把規則固化在應用軟件當中。企業應用軟件發展的下一階段是智慧企業,從信息+知識的處理邁向全域智能知識體,直接處理數據,甚至形成從數據到信息、到知識、到智慧有序的流動。
用友科技高級副總裁杜宇認為,通過不斷的業務和管理創新,保持可持續發展,這才是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根本驅動力。技術開始只是輔助業務,此后業務逐漸運載在IT技術之上。“今天轉型為什么這么重要,因為數字化技術會重構、引領公司經營業務發展。”
比如,用友助力中國國新打造的“企票通”平臺,集聚整合了中央企業信用,運用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中央企業商票第三方管理服務平臺。疫情期間,“企票通”平臺為中央企業開立4億元電子商業承兌匯票,并在全國范圍辦理商票保貼業務,有效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用共享和資金流通。
從流程變革到組織變革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近日在2020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表示,未來一切實體經濟都會數字化,一切數字經濟都會實體化。如果今天不變革,十年后可能就是數字脫貧的對象。
近年來,國有企業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推進生產經營數字化,著力培育數字新模式新業態,為數字化轉型工作奠定良好開局。
國資委科創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央企數字化轉型取得初步成效,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成效顯著,生產運營數字化大幅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能力持續增強,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不過企業數字化轉型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數據應用方面,企業數字化轉型還落后于數字經濟時代的要求;在推動力度上,數字化轉型還落后于利益相關方的個性化需要;在能力上,企業IT隊伍建設跟數字化轉型需要還有很大的缺口等。
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平臺與數據事業部總監余蕓表示,南網過去的信息化將業務流程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但是單個系統用的越好,跨系統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更加困難。如今的數字化轉型強調的是全域數據貫通和整合,通過數據實現技術與業務雙輪驅動,對傳統業務進行重塑和改造。南網希望通過轉型成長為平臺型公司,成為能源產業鏈的核心企業,使原來以安全穩定供應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轉變為以服務用戶的多樣化能源需求為中心。
目前,南方電網公司已完成了互聯網客戶服務平臺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基于大數據的支撐,不僅實現了查詢、繳費、咨詢等業務的互聯網化,互聯網辦電業務的比例達到了99%以上,還通過與政府共享數據、運用“電子證照與電子簽章”、刷臉識別等功能,提升用戶的用電獲得感,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客戶一次都不跑。
中興新云高級副總裁郭奕也認為,企業經營管理分為個人驅動、流程驅動、數字驅動三個階段,流程驅動由于非常強調流程,造成企業效率逐步下降,而數據驅動是基于數據分析和價值發現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環節。
國網電商業務運營中心主任石瑞杰表示,國網電商公司在電商交易的基礎上延伸,向制造側和客戶端實現新型電商工業云新模式,圍繞著能源生產、制造、消費三大領域建設各環節設備,建設新的能源工業云生態體系。
中交武漢智行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璐表示,公司已經從智能建造領域拓展到了基礎設施和城市領域的數字建設,包括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樓宇等。
國家能源集團信息化管理部處長李文慧表示,作為一家典型的實體企業,公司未來要著力塑造自身的數字化能力,包括產品創新能力、運營控制能力、用戶服務能力、生態合作能力、員工賦能能力、數據開發能力,通過開展平臺化業務實現新的價值創造。
中國航信股份公司總經理肖殷洪表示,作為國資委監管央企中唯一的全集團以數字平臺服務為主業的國有企業,早在“十三五”之初,中國航信就提出了“構建大平臺,匯聚大數據,開展大服務”的戰略目標,并以此為契機推進云數據中心建設,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中國所有航空公司連接全球數字化渠道,為全球所有的航空公司連接中國數字化渠道。
數字化轉型是整個生態的轉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從工業時代向數字時代轉型。
在此次會議上,還有來自上海會暢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CTO王東宇、北京易捷思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斌等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數字化轉型在細分領域的應用和成績。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國有企業乃至中國企業將具備更強競爭力,展現更大作為,助推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國資報告》記者 饒恒)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