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加大混改重組力度 陜西國企改革提檔升級
證券日報:加大混改重組力度 陜西國企改革提檔升級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1-02-03
通過對延長化建重組,陜西建工成為陜西首家營收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北元集團登陸主板,成為榆林首家上市公司;ST秦機劃轉法士特,業績實現扭虧為盈……這些上市公司舊貌換新顏的背后,是陜西國企改革的不斷加速和深化。
“在2020年應對疫情沖擊、穩定經濟增長的大戰大考中,省屬企業發揮出明顯的頂梁柱、壓艙石作用。”在不久前召開的陜西全省國資系統工作會議上,陜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斌表示。
來自陜西省國資委的數據顯示,陜西省屬企業資產總額由“十二五”末的1.63萬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65萬億元,年均增長10.1%,位居全國第七位;營業收入由7745億元增加到1.33萬億元,年均增長11.5%,位居全國第五位。
“陜西通過混改、重組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國企改革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對推動陜西國企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西安朝華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單元莊表示。
陜西國企改革大戲不斷
陜旅集團重組陜體集團,延長石油重組陜西燃氣,陜西省物流集團重組陜煤物流企業,陜西建工重組延長化建,陜健醫重組國企剝離的醫療機構,法士特入主秦川機床……從2019年開始,陜西國企不斷上演重組整合大戲。
2019年12月份,西安市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印發的《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方案》提出,今后西安市國資委將構建形成以5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依托、11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產業集團為支撐的“5+11”國有資本布局結構。
為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西安市國資委決定,將西安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國標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無償劃轉至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此次整合,將使標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標準股份在2020年一舉扭轉“8年扣非凈利潤連續虧損”的局面。
在混改方面,來自陜西省國資委的數據顯示,2020年陜西省完成30個混改項目,吸引非公資本174億元。其中,2020年10月登陸主板的北元集團就是陜西混改的一個典型案例。
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下發的《關于調整部分“雙百企業”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雙百企業”名單進行了動態調整,新增11戶“雙百企業”,其中有兩家為陜西企業,分別是法士特集團和陜西旅游集團。
上述企業在陜西近兩年的國企改革大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單元莊看來,隨著陜西國企改革力度的進一步加大,紅利將進一步釋放。
國企改革提速關鍵在落實
劉斌指出,今后對全省經濟發展起不到支撐帶動作用的企業要納入整合重組范圍,堅定不移地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向優秀企業家集中。
“未來我們在把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將以更大力度推進混改向更深層次、更長鏈條、更全領域發展,以點帶面推動國企改革實現新突破。”劉斌進一步介紹稱。
這意味著,陜西國企改革在提檔換速。陜西社科院金融副研究員郭普松強調,“關鍵在于落實。”
郭普松認為,陜西在推動國資改革實操上,遇到了諸如國有資產投資運營公司資源資產劃轉、集團金融資產與實業資產剝離、社會資本與國資金融資本合作、高管及經營層激勵性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需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可設立國資改革重組基金,通過參股、控股等資本運作方式,采取漸進分步實施的策略,將國資改革落到實處。”
“國家在政策層面已經提出,鼓勵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上市,支持國有企業依托資本市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總體來看,陜西國有資產證券化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單元莊表示。
郭普松建議,陜西國企改革的重點在于進一步聚焦能源化工、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主業,讓出產業鏈下游的一些配套環節和領域給廣大縣域民營中小企業,盡快補齊縣域經濟發展這塊短板。“同時,逐漸將金融資產剝離給國有金融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有利于國有企業把控資產風險,進而解決國有企業脫實向虛的問題。”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