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報告:服務“千年大計” 中鐵當好開路先鋒
國資報告:服務“千年大計” 中鐵當好開路先鋒

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21-03-12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作為雄安新區首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這一線路運營后,北京西站到雄安新區最短僅需50分鐘,雄安新區的發展將步入快車道,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將得到新的重要支撐。
京雄鐵路意義重大,中央企業勇挑重擔。包括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建集團、中交集團等基建狂魔等在內的諸多央企是沿線鐵路、場站建設的主力軍。
其中,中國中鐵承擔了雄安站、大興機場站、北落店村全封閉聲屏障工程、雄安站特大橋等關鍵節點和重要工程的建設任務。建設過程中,中國中鐵面對工期緊張、疫情沖擊等不利影響,勇于擔當,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踐行綠色與智能理念。
201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調研期間勉勵大家說,“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交通要先行,你們正在為雄安新區建設這個‘千年大計’做著開路先鋒的工作,功不可沒。”
與習近平總書記連線的,正是中國中鐵九局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的建設者。兩年來,中國中鐵時刻牢記總書記囑托,努力在創造“雄安質量”下功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上下功夫,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京雄城際鐵路各項建設任務。
勇于擔當
京雄鐵路意義重大,建設期間又遭疫情沖擊,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壓力大。面對這一特殊任務,中國中鐵各參建單位牢記重托,勇于擔當,克服了各項困難,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首個開工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站場總規模13臺23線,總建筑面積47.52萬平方米,相當于6個北京站,而工期只有兩年,具體負責的中國中鐵建工集團協調起數十家作業隊伍、6000余名建設者開啟大兵團協同作戰模式,2019年10月完成地下結構施工。
2020年春節前后,新冠肺炎疫情來勢迅猛。而中國中鐵建工集團參加雄安站建設的施工隊伍有三分之二來自湖北,無法及時返回工地。項目部找遍所有渠道,千方百計聯系全國各地能來雄安的施工隊伍,派出100多輛大巴車,從貴州、云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接來施工隊伍。
為了搶回疫情耽誤的工期,中國中鐵建工集團項目部在原有施工隊伍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施工作業隊伍、人員、機械設備等,將原定的流水施工轉為平行施工,加快工程施工進度。項目部開展勞動競賽,施工人員兩班倒,有時甚至三班倒,晝夜不停地施工。70多名核心管理人員也是連軸轉,平均每天行走2萬步是常態……經過艱苦奮戰,他們1個月完成了3個月的工程量。
疫情同樣給中鐵二局負責的K1快速路項目帶來了巨大壓力。面對疫情,中鐵二局項目部科學防治,一手抓生產、一手抓防疫,將員工接觸疫情的概率劃分成紅、黃、綠三種顏色進行管理,并花費百余萬元購入集裝箱,設置11號駐地,對所有人員實行封閉性管控,既達到了防控要求,又保證了順利復工復產。成為雄安新區首批復工的18個重點項目之一。
建設過程中,中國中鐵十分注重工程質量,并盡量降低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
由中國中鐵上海工程局建筑公司承建施工的京雄城際鐵路北落店村全封閉聲屏障工程,將最大程度降低高鐵通過居民區產生的噪聲。為保證工程質量,項目部組織對柱腳進行了高達400萬次的抗疲勞試驗,相當于模擬100年內每年4萬次高鐵通行。在長達847米的主體鋼結構上,建設者們為34900余條焊縫進行了100%驗檢,實現了焊縫100%檢查合格。為確保螺栓穩固、安全行車,項目部為10440個螺栓都編上了號,讓每個螺栓都有自己的“身份碼”,使施工質量責任可追溯到每一個螺栓的安裝、管理者之上,確保工程質量萬無一失。
為處理好村民關注的揚塵、噪聲、污水、垃圾等問題,中鐵建工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秉承“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將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列出清單,明確解決辦法、責任人以及完成時間,堅持文明施工,打造綠色工地。當地村莊的道路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車輛無法通行,村民只能步行。項目部了解情況后,投資100多萬元,對村里的主干道進行硬化,修繕關李馬滸村水泥路約5公里。
技術創新
在建設過程中,中國中鐵探索運用了多種先進技術,在提高建設效率的同時,進一步改善工程質量。
比如,雄安站建設期間,河北省首個5G+邊緣計算智慧工地示范場景在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部投入使用。該了解,該項目運用5G、邊緣計算、BIM、高精度定位、高清視頻通信等計算,基于5G網絡,結合邊緣計算搭建完成智慧工地整體平臺,具備了傳輸速率高、安全性能好的特性。此外,智慧工地系統還可以通過AR實景監控技術,實現工地隨時隨地可視化協同指揮和生產管理,監管人員、工地現場施工人員、專家均可以通過會議終端、移動端、電腦端多種方式,實時掌握工地施工狀態,隨時溝通施工方案。
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工程師祝佳伍介紹說,“通過筆記本上的智慧工地系統,監看一公里以外工地上各種實時狀況。現場有多少工人、都在什么位置、塔吊的運行狀況如何、現場環境指標高低都一目了然。”
中國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黨工委副書記王星運說:“智慧化技術應用,無論是從安全方面還是進度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北京大興機場站是京雄鐵路的重要節點,也是向全世界游客展示中國高鐵建設、運營水平的重要窗口。
作為承建單位,中國中鐵北京工程局項目部為保證施工品質,專門成立信息化中心,引入BIM技術指導施工。機場2號隧道是項目部BIM技術應用的最前線。面對隧道的襯砌、拱形結構,技術人員第一時間形成多維建模信息,達到現場可視化,實現虛擬化協同管理,不僅節約工期、更節約成本。進入無砟軌道施工階段,多工序交叉、作業空間小都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項目部進行4D進度模擬,無縫拼接各道工序,信息人員24小時全程跟控,硬是把90天的工期壓縮到40天。
在建設全球首個適用于時速350km/h的全封閉聲屏障工程時,項目總工程師張騰飛翻遍了國內外資料,沒有找到可以資借鑒的先例。為此,項目部在施工中工程采用了拱架結構整體焊接工藝、靴型柱腳安裝工藝、高強度防脫落螺栓工藝,均為全國首創。
在京雄城際鐵路五標,中國中鐵上海工程局項目部則創新探索了中國高鐵首段裝配式一體化橋梁主體工程施工方式。“裝配式工藝就是后方‘造積木’,前方‘搭積木’,提前把高鐵橋梁工程的管樁、墩身、墩帽等‘零件’進行標準化設計,分段工廠標準化制造,在施工現場將它們組裝起來就行了。”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京雄城際鐵路五標項目部總工程師侯宇飛說,“這項技術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建橋方式,技術優勢十分明顯。”
“這是中國高鐵橋梁建設技術體系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很有代表意義的重大創新。”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管中心三部部長、京雄城際鐵路指揮長楊斌說,這項技術在我國高鐵系統首次應用,在世界上也居于領先水平,以此為開端,中國高鐵橋梁建設將走向更加綠色、智能、高效的新時代。
管理創新
技術挑戰多、工程難度大、施工周期短,要想如期完成建設工作,離不開先進有效的管理模式。記者注意到,在京雄高鐵施工過程中,中國中鐵各參建單位立足項目特點,積極探索更加先進的管理方案。
按照設計要求,雄安站要大規模使用清水混凝土。所謂清水混凝土,就是通過石子、沙子、水泥配比的不同,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讓建筑物呈現出自然的“高級灰”,建成后表面基本不再進行修飾。
“清水混凝土對平整度、光潔度、孔眼、線條等都有相當高的要求,為確保施工效果,雄安站項目前后進行了數十次樣板施工,最后使候車廳整體性、韻律性、藝術性充分展現出來。”中國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總工程師吳亞東介紹說。在清水梁、柱施工前,中鐵建工集團項目團隊多方案對比,最終選定契合生產特點的定型鋼模板體系及定型鋼木組合模板體系。為驗證混凝土與鋼模板特性,項目團隊數次調整砂率、外加劑、水含量等數值以摸索最佳配比。通過數十次樣板建設確定各項準確數值,為后續實體澆筑提供支持。
為保障優質混凝土供應,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自建攪拌站;為確保鋼筋原材無任何銹蝕及污漬,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自建7500平米數控鋼筋加工廠。清水混凝土施工關鍵要細,灌注混凝土時,技術人員詳細記錄澆注厚度、振搗次數及位置,成型結構物及時覆蓋粘性薄膜,防止因失水出現微縫影響外觀、品質,為加強施工完成率,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開設不同專項培訓班,施工人員通過考核后方可獲得上崗證,大大降低因不專業導致的返工次數。項目內部還設有質量責任制,質量領導小組,通過質量網格化管理將質量目標落至每名員工、作業隊長、班組長。22支隊伍輪班施工,13臺泵車隨時待命。在水泥施工前,對溫度有較高要求,每次均先打料塊,通過儀器測色后方可推進。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全體安全員晝夜不停盯控,全體技術人員根據現場實況及時調整方案。工作高峰時,建設者們手拿測量工具,嚴格按照數百項標準逐個測量。大伙全力奮戰,爭分奪秒,全力確保工程施工有序推進。
得知清水混凝柱上的花紋設計帶來了很大的施工難度時,設計師不好意思地對吳亞東說:“給你們出了個難題。”“設計方案肯定是反復比對后選擇最漂亮的。施工過程再難,我們也會盡力一試,這就是‘雄安標準’。”吳亞東說。
K1快速路項目工期只有一年,施工期月均完成產值需達1.3億元,面對復雜的工程特點和工期壓力,項目將工程一分為三----主線、東線、西線3大區、11大勞務分區及224個施工段的施工組織模式進行管理,并由項目部領導分片包保,壓緊壓實責任,倒排工期,堅決實行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總工期的“兩班倒”晝夜施工。確保施工生產有序、快速推進。
管理的先進性,還體現在現場施工人員的生活、工作條件方面。
“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24小時供應熱水,還有電腦可以上網,我很滿意。”來自河北邯鄲的焊工小伙谷瑞雪說,他之前在不少工地待過,這里是條件最好的一個。
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工人生活區占地面積24500平方米,其中共有17棟二層樓宿舍,房間576個,高峰可容納4500名工人入住。“工人宿舍都是免費的,還配備統一的窗簾、櫥柜和空調。為了預防安全隱患,我們把宿舍里的充電插座都替換為了USB接口,為大功率電器設立了專門充電室,在宿舍中就只能給手機等電子設備充電。”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黨支部書記王星運介紹說。
項目還為現場施工的夫妻檔員工配備了夫妻房,35歲的陜西木工段紅德,就租下了一間夫妻房,每月只需300元。“我們在外打工十多年了,上個月初第一次在工地申請到了夫妻宿舍。”
正是得益于此,這里的農民工心情舒暢,沒有后顧之憂,能夠專注于工作,為工程的早日高質量完工貢獻力量。(《國資報告》記者 劉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