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國企改革瞄準重點難點發力攻堅
人民網:國企改革瞄準重點難點發力攻堅

文章來源:人民網 發布時間:2021-03-15
【編者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資國企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深入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全國兩會前,在國新辦舉行的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系統介紹了“十三五”以來國資國企發展改革監管和黨的建設工作取得的新成就,就如何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國企改革、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等問題,回答了中外媒體記者提問,明確指出“十四五”國資央企要實現“五個新”和“一個總目標”。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引發了熱烈的輿論反響,主流媒體深入評論報道,專家學者作出解讀分析。下面將分享人民網刊發的專家解讀第四篇——《國企改革瞄準重點難點發力攻堅》。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先后經歷了放權讓利及經濟責任制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新國資監管體制、全面深化改革四個階段,逐步推進、逐步規范、逐步深化。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十三五”時期的國有企業改革,與之前階段相比有三個新的特征:
一是全面推進。在政策層面,“1+N”的國有企業改革政策文件涵蓋了總體指導意見、國資布局、國資監管、資本投運、產權改革、公司治理、內部機制等國企改革各個方面,既有指導意見、管理辦法等改革要求和規范,也有操作指引、行動計劃等改革落地方案,實現了改革內容全覆蓋。在實踐層面,從“四項改革”“十項改革”試點,到重要領域和競爭性領域的混改及員工持股試點,再到雙百行動綜合改革和科技型企業改革示范行動等專項工程,改革行動綜合推進、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面性、綜合性、系統性加強。
二是舉措創新?!笆状螌崿F了國有企業功能分類”。作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的創新舉措,功能分類有利于顯著提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公司治理、國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對公共服務、市場體制、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外溢效應。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首次系統設計和推動的改革舉措,對提高國有資本的聚集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強化國有企業經營的價值導向,促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形成“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將產生重要影響。
三是結構優化。在國有經濟領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關于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相關政策,首次將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作為重點內容納入“十四五”規劃范疇。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制、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三供一業”移交地方、退休人員社會化以及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處置,有效解決了政企難分、社企合一等長期制約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難題,使國有企業具備條件輕裝上陣參與市場競爭。在政策導向上,明確要求企業聚焦主責主業、處置“兩非”“兩資”、化解同質化競爭和開展專業化重組,將有利于提升國有企業的效率、提升國有資本的價值。
具備上述特征的改革舉措,有力地推動了國有企業改革,并為未來的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在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郝鵬主任指出,“十三五”期間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三個歷史性突破”“五個實質性進展”和“一個根本性加強”,為“十四五”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隨著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務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有望取得更大成效。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需要“緊盯重點難點問題發力攻堅”,以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針對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現狀,結合郝鵬在發布會上提出的發力國企改革攻堅的三個方向,以及對未來國資國企圖景的理解,“十四五”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要呈現“三個更加”。
首先是更加突出“人”的因素。首先是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發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因經濟周期、市場變化、產業演變等多種因素而起伏,企業家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組織者、企業相關資源的聚合者,企業發展的領導者、企業商業創新的推動者。為此一方面要求企業家有“真功夫”,另一方面也確實需要企業家來承擔業務運營、投資融資、創新發展的風險。因此弘揚企業家精神就需要強調專業、激勵、容錯,即,市場化選聘真正的企業家,市場化激發企業家動力,以科學的容錯機制鼓勵企業家適度冒險創新,并通過制度安排將企業整體經營風險降到合理區間。其次是以市場化機制激活企業?!叭恕钡囊蛩貙ζ髽I發展越來越重要,是企業活力的源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企業創新精神的基礎,人才毋庸置疑是企業資源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激發人才作用的關鍵就是選人用人激勵人的制度安排。
其次是更加務實推動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并總體解決企業辦社會和歷史遺留問題之后,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已經具備了全面開展的基本條件,如何務實推進?筆者認為在“進”的方面,宜采用政策指導、考核引導、投向管理、分類監管等工具,培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市場化專業化平臺,并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平臺的資本整合、產業培育、價值管理、合理流動等功能。在“退”的方面,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的同時,有必要培育資產規模較大、專業實力強的實體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由其作為主體來規模化承接“兩非”“兩資”和困難企業,分類診斷、專業化處置。在“調”的方面,宜著力提高國有企業的資本化證券化水平,為國有資本的流動和進退調整提供有效的渠道。
三是更加注重跨國經營和全球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體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國有資本海外布局、國有企業海外業務經營的比重已經顯著上升,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未來將有大量國有企業成為開展跨國經營和全球投資的跨國公司,要求企業在業務開展、經營管理、組織管控、公司治理、企業文化等方面符合國際慣例并與世界一流企業比肩。未來國有資本也將普遍開展跨境的基金設立、合資合作、投資運營,在多層資本架構下,資本的“社會”特征和“國際”特征將凸顯。隨之而來的一個挑戰是:國資國企如何在發揮戰略支撐作用、保持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有效開展跨國經營和全球發展?我們認為,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探索和回答,有必要在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視野下進行。(張政軍 陳家慧)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