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光明日報:一橋架伶仃 三地變通途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21-04-28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預制工區(董宸羊 攝/光明圖片)
        澳門口岸(張幫喜 攝/光明圖片)
        港珠澳大橋遠景(蘭志成 攝/光明圖片)

        “橫亙珠江連兩岸,一橋飛架伶仃洋。像猛龍,灣區奇跡顯威壯……”4月19日,在位于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粵劇名家小神鷹充滿激情的唱腔甫一開嗓,便博得了滿堂彩。觀眾們的掌聲,既為小神鷹演唱的粵曲《一橋飛架伶仃洋》,更是為曲中所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

        2018年10月23日上午,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布,從設計到建設前后歷時14年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自2021年開年至4月初,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共查驗出入境車輛46.8萬輛次,超過2020年前9個月的查驗總量,其中查驗貨車8.8萬輛次,同比增長300%。港珠澳大橋正在香港、澳門、珠海三地日益頻繁的交流合作中,將自身獨一無二的作用發揮得愈加出色。

        一種志氣: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

        55公里的超長距離;淤泥深厚、海洋腐蝕環境嚴峻的外海施工環境;在海底40多米深處建造最長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之所以被稱為是“超級工程”,不光因為其工程意義之重大,更因其建造難度之艱巨。

        大橋在規劃建設之初,就面臨著一組矛盾。大橋靠近香港方向的伶仃洋航道,幾乎是大型運輸船只在這一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要保證滿足30萬噸級巨輪的通行,大橋就得建高。但與此同時,又要考慮到毗鄰的香港國際機場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大橋就不能建得太高。

        “橋、島、隧交通集群工程”成了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辦法,即在穿越航道時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時在隧道兩側建起人工島。但這一堪稱史無前例的方案,其實現難度可想而知。

        對于時任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的林鳴而言,說港珠澳大橋的外海沉管隧道是他從業以來遇到的最大難題,亦不為過。“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核心技術被業內人士稱為‘全世界最困難、最復雜的技術’,當今世界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而當時的中國在此領域的技術積累幾乎是一片空白。”林鳴回憶。

        在學習不到現成經驗,尋求外方解決方案又因對方奇貨可居、漫天要價而作罷時,自主技術攻關成了擺在林鳴和團隊面前的唯一方案。

        為技術攻關,他每年要帶著團隊開上千次大大小小的討論會,沒有成果絕不散會。在一次次的討論中,神秘的世界級難題的解答思路日益優化、逐步成熟,項目自建設以來進行的百余項試驗研究和實戰演練實錄、獲得百余項專利的十幾項自主研發的專用設備和系統成果,以及十余項外海沉管安裝世界級工程難題攻克經驗,匯集成一部代表世界頂級工程技術水平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術》。當港珠澳大橋第一節沉管順利安裝就位時,林鳴已有96小時沒有休息。

        “橋的價值在于承載,人的價值在于擔當。”林鳴和其背后團隊的所思所為,生動詮釋了中國當代工程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豪情壯志。

        一種能力:矢志科研 自主攻關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橋梁。籠罩在港珠澳大橋身上的“六最”光環,是對當今中國綜合國力的一次生動體現。

        “六最”的背后,是參與大橋建設各家團隊的矢志科研所創造出的豐碩成果。正如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所言:“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在世界級挑戰的背后,是一系列創新攻堅和科技支撐的強力驅動。”

        從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橋,兩個蠔貝狀的人工島,被工作人員們親切地稱為“貝殼島”。

        貝殼島不簡單。在外海“無中生有”造出兩座面積10萬平方米的小島,且當年開工、當年成島,創造了世界紀錄。據了解,采用傳統的拋石填海、圍堤筑島技術,工期長達3年,會對周邊環境及航道產生極大影響。科研人員設計了多個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島技術,即采用120個巨型鋼圓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每個圓筒直徑有22米,大概和籃球場一般大;最高達51米,相當于18層樓高;重達550噸,與一架A380‘空中客車’相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沉管隧道建成后,會不會滲水是成敗的關鍵。因為33個管節之間有大接頭,每個管節又有7個小接頭。止水材料的性能以及地震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隧道漏水。”大橋沉管隧道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課題研究負責人徐國平介紹,為了攻克這些難題,他們與多個單位合作攻關,就連制作止水帶的材料也用了兩年多時間自主研發。“國外類似沉管接頭的正常漏水率是5%~10%,半剛性結構改善了沉管結構的防水性能,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首次做到了無一處漏水。”徐國平說。

        據不完全統計,大橋創新工法31項、創新軟件13項、創新裝備31項、創新產品3項,申請專利454項。

        一種恒心:智慧管理 持續創新

        “隨著粵港大灣區建設發展,相關便利化舉措陸續出臺,越來越多貨車選擇在港珠澳大橋通行。”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兩周年之際,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站長何鋒表示,得益于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管理制度的不斷推陳出新,這座跨越三個地區、兩種制度的大橋正在變得更加通暢。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出入境人員整體數量下滑的大背景下,港珠澳大橋出入境貨車數量卻逆勢增長。據統計,當年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共查驗出入境車輛91.4萬輛次,比2019年增長5.5%。

        口岸出入境客車、貨車全部實行“一站式”自助查驗,只需“停一次車,提交一次資料”,即可完成查驗;在珠澳方向,有全國率先實施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查驗模式,旅客在同一查驗大廳,通過一次排隊,接受一次集中檢查,最快20秒就可完成內地與澳門雙方邊檢查驗手續。源自于港珠澳大橋的制度創新,正逐漸在橫琴口岸等其他大灣區通道“開花結果”。

        2020年年中,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建設圓滿完成,5G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今后,5G技術的運用將成為大橋智能化運維的支撐。

        據悉,“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正式立項后,大橋進入了智能化運維探索的新階段。項目將立足于港珠澳大橋的運營實際,從信息感知、結構評估、維養決策、交通運行、安全管控等方面入手,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數字化大橋數據標準及技術方法體系。未來,項目研究成果將全面提升港珠澳大橋的智能化運維水平,降低大橋全生命周期維養成本、延長大橋使用壽命,更好地發揮灣區內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作用。

        從被人認為“做不成”,到“做成了”;不但“做成了”,還成為了“世界一流”。港珠澳大橋背后體現的能力、志氣和恒心,正是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拼搏、實干、奮進的真實寫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大橋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時強調的那樣,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

        【責任編輯:語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国产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7777|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国产午夜鲁丝无码拍拍| 在线看片福利无码网址|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一级毛片中出无码|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乱人伦中文视频高清视频|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A最近中文在线| 亚洲av中文无码|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国产台湾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中文| 五月婷婷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