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脫貧攻堅,四川國資國企交出亮眼答卷
新華網:脫貧攻堅,四川國資國企交出亮眼答卷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21-05-08
決勝全面小康,展現國企擔當。4月27日,由四川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省國資委”)主辦,川投集團承辦的四川國企十大扶貧人物發布主題活動在成都舉行,“四川國企十大扶貧人物”名單正式揭曉。
“每一位參與者都了不起、每一位奉獻者都是英雄。”從獲評全國、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到四川國企十大扶貧人物發布,一幅四川國資國企脫貧攻堅的群英譜盡展靚麗風采,他們都因參與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而感到自豪。
62戶國企定點扶貧全省“四大片區”65個縣,約占全省88個貧困縣總數的75%;56戶企業對大小涼山彝區和高原地區的45個深度貧困縣實現全覆蓋幫扶,有23戶企業同時承擔2-3個貧困縣幫扶任務;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52.5億元,派出幫扶干部千余名……省國資委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動員組織國企舉全力、集廣智、傾真情,主動作為,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從大小涼山彝區到高原地區,從秦巴山區到烏蒙山區,從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到插花式貧困地區,四川國資國企人的奮斗故事,共同匯聚成四川國資國企助力脫貧攻堅的亮眼答卷。
盡銳出戰 發揮專業所長,力解現實之需
“脫貧攻堅,基礎先行。”助力脫貧攻堅,四川國資國企充分發揮專業所長,將提檔升級基礎條件作為濟貧解困先行之策,努力改善貧困地區交通出行、電力保障、信息通信能力,構建內通外聯通道,不斷夯實脫貧攻堅基礎保障。
2020年6月30日,對于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的村民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阿布洛哈村至拖覺鎮的鄉村客運班線正式開通,這標志著四川全面實現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
2017年12月28日,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懸崖村”)村民們用電困難的情況成為歷史,電壓不穩的情況得到有效解決。這背后,是四川能投集團總投資1800萬元,歷經98天奮戰實施的昭覺縣懸崖村電網建設改造升級工程。
通車、通電、通水、通網……近年來,四川國資國企聚焦主責主業,立足地方實際需要,全方位助力貧困地區暢通公路、電路、網路等,內通外聯,拓展區域發展新途徑。
更暢更快,雅礱江公司出資8億元建設磨山盤隧道和南線公路,打通鹽源、木里對外交通要道。川航集團新開通11個大中城市飛往西昌的7條航線,年客運量近30萬人次,打通了涼山對外發展的空中經濟要道。四川交投集團全力加快推進樂西、宜攀、德會高速等全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區域性交通大通道投資建設進度,帶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大小涼山彝區經濟社會發展。四川鐵投集團積極參與甘孜、阿壩、涼山等地通鄉公路建設,累計修建1000余公里。
更亮更穩。省電力公司累計投資100億元實施無電地區電網建設。四川能投集團投資15億元,優先實施金陽等四縣農網改造。四川電信、四川聯通、四川移動累計投入超400億元,加快實施通信設施建設,有效提升貧困地區無線網絡覆蓋率和行政村光纖寬帶通達率。
整體追求快速和效率的同時,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也瞄準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堅持開設票價低、停站多的公益性“慢火車”。一輛輛綠皮列車,逢站必停,車廂里除了乘客,還有被乘客帶上車的豬、羊、雞、鵝等家禽牲畜以及蔬菜木材農機具。有人把它當貨車,也有人把它當婚車、校車……為了方便沿線群眾天黑前返家,避免中轉汽車和住宿旅館產生額外費用,公益性“慢火車”還努力按照“兩頭不摸黑”的原則調整列車停站時間。
做強產業幫扶,培養“造血”能力
“增強深度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是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難題的務實之舉。”這是四川國資國企人的共識。如何實現?遵循發展規律,做實、做強產業扶貧,成為共同選擇。
川投集團派駐樂山市金口河區曙光村駐村干部馬庚,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同時也是“四川國企十大扶貧人物”之一。在他看來,成績正是源自川投集團提出的脫貧攻堅幫扶“三步走”(短期輸血、中期造血、長期活血)規劃支撐。近年來,川投集團著重圍繞中期“授人以漁”和長期“造好魚塘”的方法,在金口河區開展扶貧工作。他們將公司化運營模式、多元化生產方式、多樣化增收模式“嫁接”到幫扶村農業產業培育全過程,引入375萬元,搭建“1公司+6基地”扶貧產業體系和“三金”利潤分配格局,助力當地實現集體經濟年產值170余萬元,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1.4萬元。在曙光村之外,帶動當地更多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去年川投集團還引入800萬元資金,支持金口河區建好冷鏈倉庫項目,解決農產品倉儲、物流難題,進一步延伸當地農特產品深加工鏈條。
在企業個體探索之外,省國資委從更高層面進行廣泛發動。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按照“1+N”合作模式,持續深入實施“國企入涼”和“國企康巴行動”,采取投資入股、聯合投資、重組整合等多種方式,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內與涼山州、阿壩州和甘孜州進行產業合作,幫助培育和發展一批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產業,不斷提升“造血”能力。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省屬企業在貧困地區投資項目56個,涉及航空、能源、康養、旅游、現代農業等領域,總投資額約1.23萬億元。其中,“國企入涼”累計簽約4批次項目38個,協議總投資2267.08億元,涉及金融、能源、交通、旅游、農業、礦產等領域。目前已完成項目13個,完成投資231.2億元。“國企康巴行動”已有30個投資建設項目落地,總投資2432.63億元,涵蓋農業、旅游、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
整合外部資源進入涼山,圍繞規模化種植、特色化養殖及加工等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培育龍頭企業,2016年,省國資委牽頭成立首個省級農業區域投資平臺“四川國源農投公司”。如今,該公司已在涼山建立水果種植基地1.6萬余畝。探索“貿易促進式”扶貧模式,打通涼山州農特產品外銷新渠道,讓越西蘋果等涼山州農特產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將深度貧困縣資源稟賦與企業轉型發展結合起來,把開發利用優勢資源作為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新型工業化的突破口,四川能投集團以阿壩州金川縣鋰輝石礦105萬噸/年采選項目為統領,延伸鋰電產業鏈。華電四川公司以水電資源開發權等方式支持并解決涼山、阿壩投資來源1.8億元,為三州地區提供留存電量合計52.57億千瓦時,電價讓利合計1.85億元。
隨“風”而動進涼山,東方電氣在涼山德昌新建風電裝備制造示范基地。如今,“涼山造”風電設備林立西部地區。企業還與當地職業學校合作,更多本地化技術人才快速成長。
積極支持旅游扶貧專項行動,川航集團等企業還大力參與九寨—黃龍、稻城—亞丁、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和特色旅游小鎮打造,加快發展康養、通航等領域項目。
“發揮國資國企專業所長,解貧困地區發展現實之需,探索將資源稟賦化作產業發展優勢,四川國資國企一直在努力。”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從短期看,這些項目已直接拉動貧困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刺激社消零指數增長,吸納上萬名群眾就近就地務工增收,促進地方發展。從長期看,項目的建成投產將有效帶動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注入市場競爭理念和文明新風,切實為提升貧困地區自我“造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有效銜接
助力鄉村振興,新奮斗已開啟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四川國企十大扶貧人物發布主題活動現場,不少參會的四川國資國企人說,這次活動既是對全省國資系統勠力同心助力脫貧攻堅的系統總結,更是吹響了繼續拼搏奮進、接續助力鄉村振興的號角。
行動已經展開。去年底,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國資委組織國企向涼山捐贈價值5339萬元的在涼重點建設項目臨時場地及地上附屬設施。
3月初,8名來自涼山州國企的管理人員分別走進不同的省屬企業,走上功能相似、職能相近、環境相仿的崗位,開啟為期半年的跟班見習。“這是對‘國企入涼’形式內容的新拓展。”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開展此輪跟班見習,意在更好發揮所長,接續助力涼山州鄉村振興,幫助州屬國企培養一批懂經濟、會管理、善決策的人才隊伍。按照計劃,跟班見習將每年開展兩期,每期半年。
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斗,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四川國資國企正在積極謀劃。
“我們將認真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督促指導國企堅決履行好社會責任,把市場化推動區域發展、社會化助力群眾增收和平臺化培養內生動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重點推進。”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從全局看,四川國資國企通過產業扶貧在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優化了四川國有資本投資布局,更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從而實現了“多贏”。下一步,四川國資國企還將繼續堅持市場導向,進一步探索將企業優勢和地方資源稟賦充分結合,推動謀劃布局一批重大產業和特色優勢項目。
作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主力軍和排頭兵”,腳踏實地、久久為功,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四川國資國企責無旁貸。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