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破舊立新 多產導入——來自株洲市清水塘老工業區改造的觀察
新華財經:破舊立新 多產導入——來自株洲市清水塘老工業區改造的觀察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發布時間:2021-06-08
日前,在湖南省株洲市了解到,作為省“一號重點工程”湘江保護與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程已進入攻堅階段。據株洲中交清水塘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交清水塘公司)數據,目前已累計實施包括清水塘大橋、市政道路等27個項目,完成投資額達25.24億元,并已入駐三一、中交、綠地等企業近600家。
老工業區、重污染區曾經是株洲清水塘的兩張特殊“名片”。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料,在這片15.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匯集了261家重化工業企業,其中不乏中國五礦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株冶)、中鹽湖南株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株化)等大型央企,年產值300多億元,累計上繳近500億元稅收。光鮮的背后,是粗放式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當地“三廢”排放曾一度占全市的2/3,是湘江流域最大的“環境敏感區”。
2018年底,隨著株冶在清水塘地區的最后一座運行中的冶煉爐——基夫賽特爐正式熄火關停,標志著清水塘老工業區所有企業全部關停退出。但是,光搬遷企業還不夠,污染了的環境還需治理,脆弱的生態還需修復,騰退的土地還需開發建設新城發展經濟。
據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資料,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產業新城整體開發PPP項目(簡稱清水塘項目)于2018年10月23日發布中標公告,最終確定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牽頭人)、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員二)、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成員三)聯合體單位為成交社會資本方。項目合作區域面積11.62平方公里,合作內容包括產業新城發展全生命周期設計、投融資、建設、運營及產業發展服務等。項目靜態總投資80.80億元,包括土地整理服務20億元,環境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綠地)24.48億元,市政基礎設施21.06億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15.26億元。項目合作期限25年,其中建設期5年、運營期20年,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實施,具體采用“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模式運作。
據中交清水塘公司總經理欒宏介紹,清水塘項目按功能分為“四個產業區、三個住宅區、一個預留區”,即:科技創新、高端智造、文創商貿、口岸經濟四個產業區以及三個配套住宅區,預留一個彈性發展區,對各產業區保留合理彈性規劃,在區域中部形成產城融合發展核心。目前,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例如:清水塘大橋工程總投資15億元,計劃于今年12月31日主拱合龍,屆時將成為連接石峰區與天元區的新動脈,加強軌道科技城、清水塘生態科技產業新城、株洲國家高新區和武廣新城等四大板塊的緊密聯系;此外,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清水塘項目需治理的面積約3434畝,已知異位修復治理的土壤為140萬立方米,總投資約17.8億元,已完成投資6千萬元,完成了清霞路二期等“三路”環境治理及華瑞實業地塊治理工程,并開啟了霞灣港及新橋高低排土壤及水體綜合治理工程。
他說,由于上述項目良好可期的發展勢頭,也吸引了金融機構的關注。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已籌資18.8億元,其中有14.12億元來自于包括建行、工行、農行、中行、光大銀行等銀行貸款融資。
城市建設離不開產業的發展。按照清水塘“生態科技產業新城”的定位,以數字化智能化產業為主體、以智慧網聯城市為載體,突出新城建設、產業建設、數智建設、社區建設四個重點,同步推進科技創新、高端智造、文創商貿、口岸經濟四個產業功能區建設和服務配套,培育形成數智科創、數智制造、數智文旅、數智商貿四大產業業態。同時,政府與社會資本秉承產業優先、產城融合的理念,協同推進產業發展和產業導入工作,積極落實相關產業招商政策,將產業發展作為本項目合作的最終目的,充分彰顯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塑造政企合作的典范,共同將清水塘生態科技產業新城打造成湖南踐行“三高四新”戰略的樣板區、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示范區。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