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科技日報:載人航天——逐夢空間站時代 "神十二"箭在弦上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1-06-17

        天和核心艙發(fā)射只是新的開始,這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天和核心艙要在軌進行關鍵技術的多項驗證,驗證過后還要在軌評估才能進行組裝建造。

        ——楊宏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tǒng)總設計師、天和核心艙責任總設計師

        此刻,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組合體正靜靜矗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計劃,它即將再次出征,執(zhí)行載人飛行任務,把3名航天員送到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4月29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fā)射成功,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顆航天器,天和核心艙的升空意味著中國人在太空有了一個“家”。

        從1992年9月21日立項至今,11艘神舟飛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自力更生、攻堅克難,逐一攻克載人航天各項關鍵技術,終于邁入空間站時代。

        “神五”升空,中國人圓千年飛天夢

        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航天史上系統(tǒng)組成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跨世紀國家重點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央審議批準開展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號921工程)研制,并明確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一步,發(fā)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fā)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guī)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fā)射入軌;11月21日,神舟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

        這是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試驗,考核了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驗證了飛船的關鍵技術和系統(tǒng)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fā)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設施設備在內(nèi)的整個工程大系統(tǒng)間的協(xié)調(diào)性。

        2003年10月15日,中國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fā)射入軌;在軌飛行21小時,于10月16日安全返回,勝利實現(xiàn)了“成功發(fā)射、精確測控、正常運行、安全返回”的任務目標。千年飛天夢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至今記得,他代表祖國出征的那一天。

        飛船預計在早上9點整發(fā)射,進艙時間是6點15分。當時鐘指向早上6點時,離進艙還有15分鐘,十幾分鐘的時間,對楊利偉來說卻無比漫長。

        當時,他已經(jīng)身在高度超過50米的發(fā)射平臺上,平臺相當狹窄,沒有其他工作可做,現(xiàn)場除他之外還有3個人:一位教員、一位工程師和一位醫(yī)生。幾個人默默無語,只聽見塔架發(fā)出的機械聲。火箭已經(jīng)加注完畢,有足足430噸的燃料,相當于一個巨型炸彈,而這4個人就是站在炸彈頂端的人。

        遠處,幾臺攝像機對著他們,氣氛有些凝滯,大家都很緊張。這時,其中一位工作人員為了緩和氣氛,提議說給楊利偉講個笑話,可是誰都講不出來。

        過了一會兒,負責關艙門的工程師開口了,他問楊利偉:“知不知道當年給蘇聯(lián)航天員加加林關艙門的工程師現(xiàn)在在干什么?”

        楊利偉答:“還真不知道。”

        工程師說:“他現(xiàn)在成了俄羅斯航天博物館的館長。”

        6時15分,楊利偉接到了進艙命令。

        進艙之后,他用了十幾分鐘完成接收飛船程序,并把確認單交給工程師。

        關艙門前,工程師對楊利偉說:“利偉,明天見。”

        楊利偉微笑著答:“館長,咱們明天見。”

        幾句簡短的問答背后是無聲的默契和信任。楊利偉成功返航后,在歡迎儀式上又見到了這位工程師,他們笑著擁抱,共同慶祝中國首次載人飛行的圓滿成功。楊利偉對工程師說:“咱們又見面了,館長。”

        這位工程師后來一直被楊利偉稱為“館長”。

        接續(xù)奮斗,載人航天一步一腳印

        時間來到2005年10月12日,費俊龍、聶海勝2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六號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fā)射入軌。10月16日,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安全返回。那次任務實現(xiàn)了“成功發(fā)射、正常飛行、安全返回、航天員健康出艙”的任務目標,突破掌握了載人飛船“多人多天”在軌飛行關鍵技術,積累了人在太空較長時間駐留的寶貴經(jīng)驗,進一步提高了工程全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年后的2008年9月25日,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fā)射入軌。9月27日,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實施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任務實現(xiàn)了“準確入軌、正常運行、出艙活動圓滿、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務目標。那次任務中,中國突破和掌握了空間出艙活動技術,實現(xiàn)了空間技術發(fā)展的又一個重大跨越。

        那是景海鵬第一次執(zhí)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當時的他還不知道,他還會隨神舟九號、神舟十一號,第二次、第三次飛向太空。

        三次執(zhí)行載人航天任務,景海鵬一次比一次狀態(tài)好。他曾公開談到三度飛天的感受,第一次是“激動”,第二次是“幸福”,第三次則是“享受”。

        “神七”任務的重點是出艙。景海鵬早在“神六”任務后就攢著一股勁兒,制定了“魔鬼訓練計劃”,利用3年時間認真學習理論,特別在低壓艙、艙外服理論與操作技能方面做了重點準備。漫長而艱辛的努力過后,他終于在2008年和戰(zhàn)友翟志剛、劉伯明一起攜手圓夢太空。那個時候,距離他加入航天員隊伍已過去整整10年。

        十年臥薪嘗膽,一朝一飛沖天,但景海鵬絲毫不敢懈怠:“人膨脹起來太容易了。”任務凱旋之后,他最先做的就是“歸零”,成績歸零、心態(tài)歸零。執(zhí)行“神九”任務,面臨著我國首次手動交會對接,這對所有航天員和教練員都是全新挑戰(zhàn)。

        按照訓練計劃,共同科目訓練期間一周每個航天員最多安排兩次對接訓練,每次1個小時左右。景海鵬給自己定的計劃是不管訓練多忙多累,每天晚上必須拿出1個小時進行加練,每個周末必須拿出1個半天加練。就這樣,從2009年到2012年,在“神九”任務考核之前,他已經(jīng)練了2000多次,是教材大綱規(guī)定次數(shù)的兩倍。

        功夫不負苦心人。2012年6月16日,景海鵬帶領劉洋、劉旺再上太空,實現(xiàn)了二度飛天的夢想。

        返回地面之后,面對身邊“一切功德圓滿”的聲音,景海鵬有自己的打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他繼續(xù)全身心投入備戰(zhàn)“神十一”任務中,并再次順利入選乘組。

        “神十一”任務是我國所有載人航天發(fā)射中科學實驗最多的,總共安排了4次跑臺裝置驗證實驗,它們都是在模擬失重環(huán)境下進行。前兩次實驗時,景海鵬和陳冬在跑臺上沒找到任何感覺,連走都走不成樣子,天上地下的參試人員都倍感壓力。經(jīng)過反復訓練、琢磨要點,終于,在“神十一”任務的太空跑臺上,全國人民共同見證了景海鵬和陳冬自如跑步的樣子。

        “天和”出征,開啟空間站新時代

        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分別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準確入軌。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先后進行了兩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均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建造空間站、開展大規(guī)模空間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后,2012年6月,神舟九號航天員劉旺在另外2名航天員景海鵬、劉洋的密切配合下,手動操控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對接,中國載人航天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隨著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攻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也不再是神舟飛船的“獨角戲”,而開始了神舟、天宮的“雙人舞”。

        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nèi)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向前邁進。

        今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號發(fā)射升空,并順利入軌,中國空間站建設的大幕就此拉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tǒng)總設計師、天和核心艙責任總設計師楊宏表示:“天和核心艙發(fā)射只是新的開始,這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天和核心艙要在軌進行關鍵技術的多項驗證,驗證過后還要在軌評估才能進行組裝建造。”

        據(jù)統(tǒng)計,在載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參與其中的研究所、單位多達上百家,配合單位多達上千家,涉及數(shù)十萬科研工作者。“實施載人航天這樣宏大的工程,沒有黨中央集中統(tǒng)攬,沒有全國大協(xié)作,是不可想象的。”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表示。

        如今,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升空,中國空間站“搭起第一塊積木”,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緊隨其后,帶去推進劑、平臺設備、應用載荷、航天員生活所需。即將發(fā)射的神舟十二號飛船將送中國航天員飛入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此前曾透露,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計劃送3名航天員上太空,他們將在軌駐留3個月,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

        楊利偉當年在神舟五號內(nèi)寫下“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如今,中國人正在筑造自己的“太空之家”。

        【責任編輯:張思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蜜桃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在线看| 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暴力强奷在线播放无码|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亚洲中文|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在线天堂中文新版www|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国产白丝无码免费视频|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