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江蘇國企續寫“蘇拉一家親”新畫卷
新華日報:江蘇國企續寫“蘇拉一家親”新畫卷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發布時間:2021-06-21
初夏的雅魯藏布江,江水奔騰,一路灌溉著青稞、草木;在“高原江南”林芝,百里桃園風景如畫……西藏旅游旺季拉開序幕,拉薩全市5500多輛旅游車蓄勢待發,迎接四方游客。
“客運安全是生命線,越到旺季,越要繃緊‘安全弦’!”最近,江蘇省第9批援藏干部、拉薩市交產集團副總經理康峰入山進林,突擊檢查車輪、車況。為及時搶險、不留隱患,援藏第一天,康峰就把自己的手機號貼在集團電梯口,如今已成當地5000多名駕駛員的“熱線”,旅行團有任何問題,他都隨時隨地趕到解決。援藏兩年來,拉薩全市沒有出現一起旅行車交通重大責任事故,給集團帶來超過2億元的年收入,成為江蘇國企援藏的一個生動縮影。
大刀闊斧促國企改革
血氧降至60,高壓150、低壓110……2019年6月底,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80后青年干部康峰被任命為拉薩市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到拉薩不到一周,就強烈感受到缺氧的沖擊,身體各項指標急轉直下,甚至一度昏迷,直接被拉到醫院搶救。“醫生把我救回來后的第一句話就是‘回去吧’。”康峰卻擺擺手:“組織選派我來是信任,來了就得呆下去,做出成績,接好援藏這一棒!”
從“鬼門關”走過,康峰“分秒必爭”干事創業,大刀闊斧推動當地企業轉型。近年來,經歷了四輪改制后,拉薩交產集團歷史債務包袱不輕,旗下的旅發集團更是當地出了名的“棘手攤子”——500多輛公交車、1600多輛出租車、2000多輛旅游車,5500多名駕駛員、1100多名職工,上億元的負債……“局面堪憂時,他愿意站出來挑大梁,推出一系列富有實效的管理改革,有擔當也有魄力!”拉薩市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多吉一一列舉:在全市率先籌建企業財務中心、建成財務預算編制、創新員工績效考核改革、爭取融資近4億元等等,一系列舉措,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真心結交更多“奔達”
“奔達”在藏語里是“兄弟”的意思,兩年多來,康峰結交了一大批“奔達”。
邊巴是淳樸的藏族牧民,開旅行車是他近年來的主業,但因為服務意識、溝通能力不足,他的訂單總不如同行多。“孩子在念大學,母親年邁無收入,弟弟去世后,他的孩子也是我在養,全家都指望著我這份收入。”邊巴迫于生活壓力,心里焦灼,總往公司跑,想尋求幫助。然而,之前單位總把他當作“鬧事”的,避之惟恐不及。“當地的路,山巒重疊,崎嶇不平,駕駛員兄弟很辛苦,討份營生不容易!”康峰不僅不躲,還客客氣氣地請邊巴等駕駛員進辦公室里坐坐,倒杯熱茶,出點子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以真心換真心,兩年來,康峰積極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困難職工慰問、駕駛員家訪等工作,提高了員工的獲得感,也拉近了西藏駕駛員與國企的關系。“以前公司只關心車況,但康總不一樣,他還關心我們身體怎么樣,狀態怎么樣,如今不僅錢包鼓了,心里也更暖了。”邊巴說,如今年收入二三十萬元不成問題,“瓜真切(謝謝你),奔達(兄弟)!”
2019年底,康峰“接棒”援建的項目“悅誠汽修”正式營業,投資2億元,是西藏乃至西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一站式汽車修理基地,每年吸納就業100多人。“在這里工作,不僅能學習到先進的技術,更重要的是汲取到現代理念,開闊了思路。”悅誠汽修總經理劉仲舉介紹,自運行以來,悅誠每年實現營收1500多萬元,成為集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僅創新車險購買模式一項,康峰就為企業節約超2000萬元,為西藏國企改革發揮了先鋒作用。”拉薩市副市長貢扎曲旺評價,一批批江蘇援藏干部,從江海平原走向雪域高原,接下最“急難險重”的任務,以擔當作為、真情付出,換來當地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續寫“蘇拉一家親”
江蘇國企援藏,帶去了江蘇“大后方”的強大資源。
“現在,我們可以遠程學習江蘇交控的所有課程,往后,我們還有機會去南京,參加交控的短期培訓班。”旅發公司行政辦主任黃芳對江蘇充滿期待。“江蘇國企援藏人才,給我們送來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更潛移默化帶動了拉薩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旅發集團副書記扎西說。
“西藏有所求,我們必有應!”江蘇交控黨委書記、董事長蔡任杰表示,國企干部援藏雖有任期,但“蘇拉”兩地情誼不會斷,江蘇交控對拉薩交產集團將予以全面支援,不僅體現在援藏干部的選派、管理輸出上,未來還將在融資支持、信息化建設、產業合作、人才培訓教育等方面深化交流交往,期待更多項目成果“花開兩地”。
江蘇省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市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拉薩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沈海斌表示,江蘇對口援藏,已不僅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續寫著江蘇與拉薩“蘇拉一家親”新畫卷。以國企援藏為例,兩地已在優質農副產品研發銷售、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實現攜手發展;而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方面,江蘇從“輸血”到更加注重“造血”,受援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一批西藏本土企業、企業家破土而出,雪域農副產品、藏藥、礦泉水直銷江蘇,援藏資金在這里成為“種子”,不斷發芽、生長。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