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智能物聯網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中國新聞網:智能物聯網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1-06-30
盛夏時節,贛鄱大地艷陽高照,室外氣溫達到33攝氏度,在中央儲備糧鷹潭直屬庫的倉房內,卻讓人倍覺涼爽。
糧食保管員張航用工具取出糧倉內的稻谷向大家展示,抓一把稻谷放在手里,手心感到一陣冰涼。
“糧倉內的稻谷平均溫度只有11攝氏度,我們讓糧食保存在低溫的環境中,既能保持糧食的鮮度,又能防止發生蟲害。”張航說,“我們科技儲糧還有很多秘密武器,歡迎大家一一參觀。”
近日,以“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為主題的中儲糧集團公司第四屆公眾開放日活動在江西多地連續舉行,邀請政府部門、新聞媒體以及售糧農戶、院校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走進糧庫,近距離感受、體驗現代化、科技化、智能化大國糧倉,倡導愛糧節糧社會風尚,展示陽光央企形象和大國糧倉的責任擔當。
中儲糧鷹潭直屬庫倉儲保管科副科長郭旭打開糧情監測系統,在屏幕上實時展示各個糧倉內的糧食保管情況。
“這個倉庫里共有312個溫度傳感器,分為四層排列,可以看到現在倉內平均糧溫為10.3攝氏度。”郭旭說,鷹潭直屬庫共有75個糧倉,每個糧倉的情況都能實時監測到。
每個糧倉內都設有一高清攝像頭,云臺轉動后可以看到倉內每個角落,還可以進行23倍放大,能清晰地看到糧面情況。
“這是我們最新采用的智慧用電系統,只要糧庫內任何地方出現電壓負荷過高情況時,系統會立即自動報警,向管理人員手機發送信息,管理人員可以立即使用手機APP實行遠程斷電保護,確保用電安全。”
中儲糧鷹潭直屬庫黨總支書記、總經理劉國春介紹,隨著科技進步,企業不斷向標準化、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升級,在大數據、云計算時代,中儲糧已經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糧食存儲物聯網,為守住、管好大國糧倉,承擔國家政策性收購任務,全力執行好國家惠農政策,為農民持續增收、糧食連年豐產發揮積極作用,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服務糧食宏觀調控的主力軍。
在開放日現場,參觀人員還體驗了糧食扦樣、質量檢測、日常保管全過程以及近距離參觀機械通風、電子測溫、環流熏蒸、谷物冷卻、內環流控溫等現代化的儲糧“黑科技”應用情況,大家見證了一個真實、全面、立體、智能的“大國糧倉”,對綠色儲糧、科技儲糧的技術與成果表示由衷贊嘆。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劉國春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提高管理水平,不斷升級儲糧技術,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向公眾展示出端牢中國飯碗的能力與信心。”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