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報告:戰略轉型期企業文化的重塑與建設——以中化集團“科學至上”企業文化為例
國資報告:戰略轉型期企業文化的重塑與建設——以中化集團“科學至上”企業文化為例

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21-07-27
2018年春,一篇名為《科學至上》的萬字長文在國有企業和行業內外流傳開來。今天的中化,該往何處去?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對企業和行業發展的思索洞察在公司內部也掀起一場風暴,通過一次次討論、碰撞、動員,中化上下逐步對未來轉型方向和路徑達成了共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公司戰略目標、發展思路和管控模式迎來全面調整,而原有企業文化系統也迫切需要整體重塑、注入新的內涵。
在萬字長文中,寧高寧對戰略轉型期的中化企業文化進行了論述,“任何公司的轉型都從理念轉變開始,從戰略布局調整入手,以管理架構調整為條件,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和重要戰略性資產,最終形成新的團隊經營能力和企業文化。企業的文化就是大家不需要要求、不需要提醒,自覺的、主動的、自然的接受的思維和行為規范。對于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態度更是這樣。建立起對創新支持、追求、崇拜并包容失誤的企業文化首先來自于企業高管團隊對企業的本質和戰略定位的深刻理解。”
在寧高寧看來,企業文化是公司戰略落地的重要保障措施和支持要素,要將一家貿易起家的中央企業成功轉型為科學技術驅動的創新型企業,以企業文化塑造出一支包容開放、崇尚科學的團隊是必要條件。隨后,中化集團通過調查研究、群策群力,不斷豐富和完善“科學至上”企業文化內容,最終形成了涵蓋理念層、行為層和傳播層,既突出導向作用,又包涵落地實施,兼具引領性和操作性的中化全新企業文化體系,在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不斷發揮積極引領作用。
以企業文化引領中化改革發展
作為與新中國共成長的中化集團,在其70年的發展歷程中,一代代中化人在不斷變化的時代浪潮中奮力拼搏、銳意進取,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化文化。總體來看,中化企業文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愛國、奮斗、進取(1950-1998)。中化集團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國進口公司。新中國成立后,為打破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封鎖”“禁運”,公司承擔起向國內進口戰略物資的重任。到了六七十年代,公司積極擴大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逐漸發展為專營石油化工商品貿易的進出口企業,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領頭羊”。到1987年,中化提出“三轉三化”戰略轉型方案,由對外貿易公司向跨國公司轉變。
這一時期的中化留下了許多后人傳頌的動人故事: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化人秉持樂觀主義精神,根據不同國家靈活采取不同對外貿易政策,積極聯合西方工商界,創造性地運用以貨易貨、利用港澳跳板等方法打破“封鎖”“禁運”。在七十年代,中化承擔了我國首次向日本出口原油的任務,但國內從碼頭、儲罐、裝船設施,到原油品質均不滿足要求。據公司老員工回憶,“當時幾乎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周總理一聲令下,就是再大的困難都能夠克服。”正是靠著這種精神威力,公司組成分工協作、攻堅克難的戰斗集體,為尚不具備出口條件的大慶原油創造了條件,打開了中國原油向海外輸出的通道。可以看出,救亡圖存、忠于使命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顧全大局的奮斗精神,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進取精神,是中化這一時期企業文化的生動寫照,引領了中化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步伐。
第二階段是創造價值,追求卓越(1998-2016)。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入,中化版圖不斷擴張,但過快擴張和粗放經營帶來了龐雜的業務和大量不良資產。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家對進出口經營權全面放開,使公司失去了石油、化肥等商品的獨家進口經營權,同時一場支付危機也席卷而來,公司風雨飄搖、瀕臨倒閉。
中化人意識到,文化價值理念的缺失和管理能力的不足是危機爆發的內在原因。中化痛定思痛,勇敢打破鐵工資、鐵交椅、鐵飯碗的“三鐵”,樹立“創造價值、追求卓越”和“做人做事”的價值理念,1998年,總部管理的關鍵崗位人員更換了三分之二,大批年輕干部走馬上任,公司在五年內關停并轉下屬機構400余家,更率先在國內建立了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在“創造價值、追求卓越”價值理念的引領下,中化用十年時間走出了一條振興發展的道路,不僅度過難關,更實現業績突破性增長,成為促進產業發展和服務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第三階段是科學至上,知行合一(2016-今)。2016年,寧高寧履新中化集團董事長。同年5月,集團高層戰略研討會開了三天三夜, “創新”走入了公司戰略和文化的視野中心。2017年,寧高寧在集團經理人年會上提出“創新三角”,即創新主體、創新方式和創新文化,指出要“讓創新成為中化人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成為我們的生存方式”。到2018年,經過兩年深入觀察、實踐與思考,《科學至上》橫空出世,吹響了中化戰略轉型的號角。同年7月,“科學至上”企業文化系統正式發布,樹立了中化企業文化變革新的里程碑。
在寧高寧看來,企業的根本使命就是創新與創造。面對新時期的機遇和挑戰,中化集團提出了打造科學技術驅動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企業的戰略目標。而創立以“科學至上”為價值理念的全新企業文化系統,以文化融合引導業務和管理協同,這既是適應當前階段中化改革發展和長遠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強企業凝聚力、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科學至上”企業文化系統的主要內容
遵循中化集團領導班子對新企業文化建設的指示精神,公司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建立順應新時代中化轉型發展要求的企業文化系統,經過一輪接一輪的調研、討論、豐富、完善,全新的中化集團“科學至上”企業文化系統于2018年經理人年會上正式發布,核心內容包括:
圍繞“科學至上”理念,中化集團新企業文化系統從價值理念、行為規范、宣貫傳播等層面對企業文化進行了系統重塑,設計出一套凝聚共識、深入人心的文化體系,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廣泛、持續的傳播推廣,促使“科學至上”真正成為整個企業的信仰和追求,為公司深化改革全面轉型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驅動力。
“科學至上”企業文化宣貫建設舉措
對企業文化在組織中發揮的作用,寧高寧有著深刻的理解:“精神和物質的相互作用就產生了文化,中化的文化要能催生優秀的企業,造就優秀的團隊,同時也產生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個人。使命和愿景不是寫出來的,是從心里自覺萌發出來的,是我們自己要達到的境界。”
新的企業文化到底是什么,科學至上意味著什么,這是需要全體中化人清楚、認同的問題,是要邁出的關鍵一步。中化新企業文化系統發布之后,公司從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規律出發,將2019年定位為新企業文化的宣貫元年,明確目標任務、完善組織機制、制作課件材料、組織學習培訓、豐富文化傳播,充分發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新的企業文化在員工心中落地生根。
緊扣戰略轉型,堅持科學規劃。戰略與企業文化是相互為用的關系,推進戰略實現必須借助于企業文化提供的基礎。今天的中化,正在加快發展成為一家以石油化工為基礎、以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為引領、以環境科學為保障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企業。在此過程中,公司緊密圍繞“科學至上”價值理念開展文化宣貫和建設,逐步協同和引領各個業務單元的經營管理導向,并始終堅持科學規劃、相融共進的工作原則,把企業文化工作與黨建思想政治、員工培養及團隊建設、品牌宣傳等密切結合,并逐步融入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之中。
建立工作機制,有效組織保障。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全局性系統工程,在文化建設過程中,中化集團各單位明確了各自工作目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比如,集團總部重在頂層設計,指引文化建設方向,通過對事業部督促、檢查、指導、考評等方式推動文化工作開展;而事業部是文化建設的責任主體,以集團制定的框架為基礎,依據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具體組織實施本單位和指導下屬經營單位開展文化建設,策劃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
完善文化體系,宣貫整體發力。中化新企業文化系統發布后不久,公司構建起行為規范體系,并完善視覺識別體系,為“科學至上”精神內核的對外呈現打開了窗口。其中,行為規范體系是文化理念的行動表現,不論是對員工的行為準則,還是對經理人提出的“知行合一”,都較好地融入到人才團隊建設的實際工作中,有了科學系統的培養和評價指標。而視覺識別體系是文化理念的外化于形,公司發布了新版視覺識別系統手冊、企業文化手冊,將“科學至上”品牌口號與企業LOGO有機融合,大力推進文化理念在廠區、車間、辦公室上墻,線上線下多方面體現企業文化視覺形象。
設計培訓課程,組建講師隊伍。目前,企業文化培訓已成為中化集團各單位關鍵崗位培訓班、新員工入職培訓、青年班等項目中的重要培訓內容,企業文化講師團的選拔和專題培訓也已經全面鋪開。各單位組建擴充講師團隊,以集團通用課程為基礎,融入代表不同公司和業務風格的案例和宣講方法,以靈活有效的方式提升培訓效果。比如,農業事業部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培訓近千場,員工層面數萬人次接受文化宣講;中國金茂組建企業文化大使講師團,以文化賦能助力項目攻堅等等。
結合黨建活動,助力文化落地。中化集團各級黨組織結合黨建、宣傳和群團建設等工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動,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文藝匯演、慶祝中化集團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我和我的祖國”快閃、中化司歌合唱大賽等活動,并積極開展“中化工匠”“兩優一先”“中化勞模”等先進典型選樹表彰。各業務單位則結合各自特色,策劃開展青年創新創效俱樂部、豐收新時代等文化活動,凝聚團隊活力,助力業務提升。
創新文化傳播,營造良好氛圍。中化集團各級宣傳部門全面推進企業文化傳播工作,比如制作發布企業文化手冊,開展企業文化故事征文、微視頻大賽,傳播企業文化“最佳實踐”,制作發布企業文化海報微電影等,以形象、藝術、感人的形式讓員工和社會公眾直觀感受、深入理解中化文化。寧高寧更是成為企業文化最積極的“傳播大使”,MAP、殺螨劑寶卓等創新研發的故事在各類會議、媒體采訪中被他提起。同時寧高寧也提出,“中化的下一個‘寶卓’在哪里?”只有改革創新體制,營造創新文化,才能讓中化未來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可以說,經過兩年多的宣貫推進,“科學至上”的理念要求已經深度融入到中化各個業務單元、各項管理職能的“基因”中,成為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基本邏輯,并逐步轉化為創新項目、創新技術和創新產品。近兩年,中化以打造高通量創新機器為目標,進一步完善開放多元的產業化科技創新體系,一批能源、化工領域重點項目推進順利、MAP創新業務快速發展、化工新材料、能源互聯網、智慧地產、金融科技進展可喜……在打造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企業的道路上,這些成果實踐也反哺科學至上企業文化精神,使其更加充實、豐滿,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