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陜煤集團創新為“媒” 推動煤炭板塊高質量發展
中國網:陜煤集團創新為“媒” 推動煤炭板塊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網 發布時間:2021-08-02
編者按:為全面展示陜西省屬企業的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和新業態,傳遞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國資委、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的“百年巨變看陜西 恰是風華正茂時”——第五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暨“聚焦國企高質量發展”采訪活動于2021年7月19日正式啟動。中省市媒體采訪團將走進陜西省屬國企,深度挖掘、采寫、攝制亮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內容產品,通過全媒體平臺向世界展示追趕超越的新陜西形象。
“‘十三五’以來,陜煤集團煤炭板塊累計完成煤炭產量7.62億噸,增長54.7%;營業收入從398億元增加到760億元;利潤從虧損24億元增長到盈利225億元;全員工效增長72.3%。”7月28日上午,第五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煤集團”),全方位聚焦陜煤集團在改革轉型發展中的成功探索。
陜煤集團“十三五”主要經濟指標變化圖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陜煤集團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再上新臺階,資產總額由4371億元增長到5900億元,銷售收入由1906億元增長到3403億元,利潤總額從5269萬元增長到175億元,累計上繳稅金936億元,完成重大建設項目投資1572億元。陜煤集團實現了傳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與煤炭板塊創新思維、大膽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密不可分。
陜煤集團煤炭事業部辦公室主任祝治安介紹,“十三五”以來,陜煤集團積極推動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國率先推進“去產能”工作,將原計劃三年關閉的18處礦井提前到2016年全部關閉,主動淘汰落后產能1815萬噸,占到全省煤炭去產能任務的62%。同時,極釋放優勢產能,增加優質產能6000萬噸,在陜北形成了第二個千萬噸級礦井集群,使集團優質煤炭產能占比達到95%,煤炭板塊競爭力站牢全國第一方陣。
“由科技進步推動的煤礦‘四化’建設,讓礦區‘智能治災’能力持續增強,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祝治安介紹,陜煤集團煤炭板塊強化“以煤為基、能材并進、技融雙驅、蛻變轉型”戰略引領,對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對重大危險源實時監控和預測預警。“礦井智慧平臺的系統功能,2秒就能為事故突發地點決策出最安全逃生路線和最近安全救援路線”。祝治安說。
目前,陜煤集團39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6套快速掘進系統、792個集中控制生產輔助系統、97個礦用機器人應用全面建成使用,73%以上的采煤工作面實現智能化開采,井下固定場所全部實現“無人值守,智能巡檢”。
陜煤集團榆北煤業公司井下巡檢機器人在無人值守中央水泵房巡檢
隨著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深入實施,陜煤集團創新商業模式,積極借力“互聯網+”“5G”場景技術應用尋求突破,先人一步構建工業互聯網創新生態。
“榆北煤業小保當煤礦建成了‘智慧煤礦3大平臺2大中心’,實現礦井各系統智慧化運行;陜北礦業張家峁煤礦采用5G+工業視覺+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井下VR全景展示、5G+PLC遠程集控和關鍵數據自處理等功能。”祝治安說,“陜煤集團5G+智慧礦區”建設已被列入陜西省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支持示范項目。
陜煤集團陜北礦業檸條塔公司的遠程智能化鐵路裝車系統實現快速裝車
據了解,陜煤集團于2016年上線了“西煤電商”煤炭交易電商平臺,該平臺以陜西煤炭交易中心平臺和物資采供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采用線上采購銷售、結算支付、綜合服務的方式,面向社會開放。經過幾年的發展,“西煤電商”平臺影響力不斷增強,在煤炭板塊做到了先款后貨、銷融結合,實現了應收賬款“零”目標。
陜煤集團肩負著陜西能源化工支柱產業的使命,安全生產為第一要務,集團首創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建成全國首家NOSA四星煤礦,實現了安全管理方式的深刻變革。目前,陜煤集團所屬36對生產礦井中,安全“零死亡”周期超千天礦井26對,其中3000天以上礦井13對;銅川、黃陵礦業連續9年實現瓦斯零超限,集團安全周期最長的煤礦超過19年,安全工作總體保持穩定。
高質量發展既是一場耐力賽也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一步一步推進。陜煤集團作為特大型能源化工企業,創新思維模式,科學把握發展“時”“勢”,構建新發展格局,創新型企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