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人民日報:大橋通南北 大壩護安瀾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21-08-09

        圖①:人們歡慶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圖②、圖③、圖④、圖⑤:武漢長江大橋建設場景

         圖⑥:武漢長江大橋全景 資料圖片
          圖⑦:俯瞰三峽大壩
          鄭 坤攝(人民視覺)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域內的總人口達4億人。千百年來,長江在為兩岸居民帶來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魚米之裕的同時,“長江天險”也阻隔了南北交通;頻發的洪水威脅著兩岸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長江上架橋、實現一跨過江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長江兩岸人民的“頭等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開展大規模交通設施和水利工程建設,在長江干流(宜賓以下江段)先后建成及在建的跨江大橋數量已近150座;目前長江干支流已建成防洪控制性水庫55座、防洪庫容約625億立方米,流域水庫群調度格局初步形成。武漢長江大橋和三峽工程,便是這其中著名的工程項目。

        武漢長江大橋 凌空架飛虹

        去武漢旅游,一定不能錯過武漢長江大橋。它是連接武漢市武昌區和漢陽區的過江通道,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梁,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作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成就,大橋圖案入選1962年4月開始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成為新中國國家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

        武漢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的地標性建筑之一,東側橋頭與武昌區蛇山上的黃鶴樓景區相鄰,西側橋頭靠近漢陽區龜山景區南門。大橋全長1670米,主橋長1156米,上層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干道,下層為雙線鐵軌。夜幕降臨,長江兩岸燈光璀璨,遠遠望去,大橋猶如凌空架起一道飛虹,美不勝收。

        今年89歲的中鐵大橋局原副總工程師劉長元,喜歡站在漢陽江邊家中的陽臺遠眺武漢長江大橋,腦海中時常回想起那段激情燃燒的建橋歲月。

        “新中國成立前,武漢三鎮三足鼎立,相互之間來往很不方便。”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劉長元記得很清楚,1949年以前,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之間運輸全部由往來于武昌和漢口的駁船和輪渡接轉。為了打通南北交通線,充分發揮武漢作為“九省通衢”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之初,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就指示鐵道部籌建武漢長江大橋。

        1953年4月,原鐵道部正式成立武漢大橋工程局(今中鐵大橋局集團的前身),負責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與施工。1954年2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努力修好武漢長江大橋》,號召全國人民支援大橋建設。經過前期勘測、選址和反復論證,1955年9月1日,武漢長江大橋正式動工建設,10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和本地干部群眾積極投入工程建設之中。

        長江水深浪急,橋墩建設是要解決的首要技術難題。曾擔任長江大橋施工組織設計小組組長的趙煜澄回憶,原計劃采取傳統的“氣壓沉箱法”,但由于橋址處流量大,流速急,這種方法只能在枯水期進行,不僅對施工人員存在安全隱患,而且會延誤工期。

        中國技術人員和蘇聯專家共同研究,創造性采取“管柱鉆孔法”,先打混凝土管柱到江底,再在江底鉆孔澆筑混凝土建橋墩。這種施工工藝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大橋建設時,機械化水平還不高,武漢的老百姓就自帶干糧,自發跑到工地上,肩挑背扛,抬沙子、卸水泥,為大橋建設貢獻力量。”劉長元說。

        靠著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建設熱情,大橋建設者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1956年6月,毛澤東同志到武漢視察時,游泳橫渡長江,見大橋初顯輪廓,揮筆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名句。一年后的10月15日,大橋建成通車,整個武漢沸騰了。

        “大橋通車,我坐在第一隊的敞篷車里駛上大橋,無比自豪。”趙煜澄回憶當時的場景,笑著說。

        通車60多年來,武漢長江大橋經歷了80余次意外碰撞事故,依舊巍然屹立、完好如初。數據顯示:大橋2.4萬多噸的鋼梁無彎曲變形,8個橋墩表面無一裂紋,100多萬顆鉚釘無一松動,全橋無變位下沉。經專家鑒定,壽命可達百年以上。

        長江三峽工程 高峽出平湖

        今年4月24日,在國資委、水利部、三峽集團舉行的國企開放日活動上,“國之重器”三峽工程首次全方位對公眾開放。三峽大壩旅游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自2014年9月25日對國內游客免門票開放以來,旅游區累計接待游客達1500余萬人次。

        三峽大壩旅游區現擁有壇子嶺園區、185園區及截流紀念園等園區。在大壩右岸下游800米處的三峽截流紀念園,大壩截流中剩下的原材料、一輛輛巨大的裝卸車等施工機械,都因地制宜地被復原修建,把人們的記憶再次拉回到當年火熱的建設場景。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于1994年,2020年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但中國人開發三峽、治理長江的夢想,早在百年前就已經萌發。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進一步為三峽工程建設勾畫藍圖。1953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乘“長江”艦視察長江中下游時提出,“那為什么不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畢其功于一役?就是先修那個三峽水庫,怎么樣?”1956年在武漢橫渡長江后,他又提筆描繪出“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壯麗藍圖。

        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次年,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吹響了三峽工程建設的號角。數萬人齊聚三峽工程壩址三斗坪籌備建壩事宜,百萬移民開始大規模搬遷與安置。

        在多年的建設過程中,三峽建設者完成了諸如大流量大江截流、深水圍堰及其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等100多項技術突破,建成了最大壩高181米、最大壩底寬度126米的混凝土重力壩,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三峽水電站,能夠通過萬噸級船隊的雙線五級連續船閘以及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升船機,創造了“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的通航奇觀。

        去年8月,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在上游形成,入庫流量高達7.5萬立方米每秒,是自2003年建庫以來遭遇的最大洪峰。作為防御長江上游洪水的“總閥門”,三峽大壩首次開啟11個泄洪孔洞,控制下泄流量逐步增至4.9萬立方米每秒,超過1/3的洪峰被截流,守護了中下游的安瀾。

        【責任編輯:張思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一 | 最近2019中文免费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高清在线中文字带字幕|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中文无码字慕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中文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有码|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日韩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