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國家電投助力云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新華網:國家電投助力云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21-08-11
云南東川“生態修復+光伏” 微型示范項目(8月5日攝)。新華網發(徐華陵 攝)
近日,國家電投集團云南國際電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云南國際”)開放日活動在昆明舉行。在昆明市東川區,大家參觀了云南首個集“光伏發電+集水水窖+智能蓄灌+生態涵養修復”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修復+光伏”微型示范項目。
國家電投云南國際東川建管部常務副主任管為華作項目介紹(8月5日攝)。新華網發(陳曉陽 攝)
據了解,國家電投云南國際為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修復理念,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牌,從水土保持出發,利用領先的集水、灌溉技術,結合有利于土壤修復的作物種植、養殖產業,將光伏發電項目與云南石漠化區域生態修復有機結合,在石漠化問題較為突出的昆明市東川區建成云南首個集“光伏發電+集水水窖+智能蓄灌+生態涵養修復”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修復+光伏”微型示范項目。
國家電投云南國際東川建管部常務副主任管為華介紹,該“生態修復+光伏”微型示范項目水窖和高位水池年總蓄水量可達700立方米,在旱季到來時,高位水池中的蓄水可通過覆蓋全場的灌網滴灌系統為區域生態系統提供旱季“保命水”,同時,項目利用光伏陣列的阻風固沙與遮陰增濕作用,在保護原生植被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種植耐旱植物、農作物,試養殖高原鵝,既減少蒸發、保水蓄水,又可保持植被生長所需的基本光照,加速植物群落自然演替和生態修復進程,促進土壤改良和局地小氣候改善。
光伏板下的作物(8月5日攝)。新華網發(陳曉陽 攝)
參觀結束后,國家電投云南國際滇中代表處主任趙東在座談環節表示,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為27畝,共分為集雨、水窖儲水、旱季滴灌、分區綠植、綠色發電五大工程系統,通過5G技術形成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形成集生態培育、集水灌溉、清潔能源、景觀游憩、科普展示于一體的綜合開發模式,開創了石漠化生態修復與光伏發電項目相結合的新發展模式,實現區域生態健康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雙目標”,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操作的工程范式。
據介紹,國家電投云南國際以云南東川“生態修復+光伏”微型示范項目為基礎,全力推進總投資約12億元的東川區280兆瓦生態治理及修復光伏項目建設,將著力打造“光伏+生態+綜合利用”典范工程,在兼顧生態修復功能的同時,實現“光伏+農業”“光伏+畜牧業”等綜合效益,推動云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