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交通巨網助推中國駛上發展快車道
人民日報海外版:交通巨網助推中國駛上發展快車道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2021-08-24
近日,由中國中車承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英國路透社評論稱,中國此次自主研制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將成為當前世界上可實現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
據古巴拉美社報道,中國成功研制新型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對于推動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國自主研發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作為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該系統采用了諸多先進科學技術,自主設計研發了如高速磁浮列車實現安全運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渦流制動器、保證列車低速下電力供應的高速磁浮車受流器系統、使列車更加智能的旅客信息服務系統PIS等多個產品。這標志著中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對支撐“科技強國”“交通強國”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政府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交通運輸進入各種運輸方式交匯融合、統籌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中國交通系統發展迅猛,呈現以下特征:其一,基礎設施建設技術領先世界,陸續建設了一批以特大橋隧,高速鐵路,巨型河口航道等為代表的世界性重大工程,形成完備的鐵路網、公路網和水運網。其二,裝備制造技術快速進步,以高速列車、大功率機車、C919大型客機等為代表,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三,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廣泛應用,船舶交通管理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系統等系統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領域。中國交通系統蓬勃發展,離不開中國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和持之以恒的大國交通建設規劃。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未來15年中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建設目標和實現路徑。預計2021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車出行量)年均增速約為3.2%;全社會貨運量年均增速約為2%,郵政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速約為6.3%;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交通建設的經驗和技術正走出國門,惠及更多發展中國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通建設合作項目成為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復蘇的獨特力量。中國鐵路積極推進了尼日利亞拉伊鐵路主干線、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鐵路項目建設,這些工程加上中歐班列的順利鋪開,有力促進當地經濟復蘇。
如今,全球抗疫形勢依然嚴峻,“一帶一路”作為匯聚沿線國家團結力量的合作平臺,為沿線國家共同抗擊疫情、推動經濟平穩復蘇提供重要動力。中國致力于“一帶一路”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其核心意義就在于通過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陸海空聯運,最終打通規劃建設的經濟走廊,構建互聯互通的運輸模式,形成各國共贏發展的新趨勢,促進多方合作交流,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