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中建三局唱好西南“雙城記” 助力成渝大發展
新華網:中建三局唱好西南“雙城記” 助力成渝大發展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21-08-31
雄踞四川盆地東西兩極,成渝這對千年“好‘盆’友”,是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稠密、產業集中、城鎮密度極高的區域,也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鼓點”,一幅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正在盡情舒展。
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衛國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讓誕生于四川攀枝花、在三線建設中完成153項重點工程的中建三局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企業將精準對接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區域經濟優勢互補、長江上游生態大保護、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在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當好國家隊和主力軍。
暢通交通“大動脈”
2021年6月27日,中建三局參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就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航的第二天,中建三局參建的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中第六縱的關鍵節點——綿瀘高鐵內自瀘段正式開通運營。開通后,內江、自貢、瀘州將形成川南半小時交通圈,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增添新動力。
這只是中建三局積極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一個縮影。
2020年12月18日,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三期工程開通初期運營。作為中建三局投資建設的首條地鐵全線,該工程全長約22公里,設站18座,是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的“骨干線”,對成都踐行“南拓”具有重要意義。
空鐵等大通道項目加快建設的同時,中建三局還積極助力織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路網,推動區域陸路交通由“扇形開放”向“360度全方位開放”轉變。
中建三局參建的貫穿成渝高速南北的快捷通道——成渝高速入城段(三環路-繞城高速)改造項目如期通車,暢通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
筑牢生態“大屏障”
云霧隨風在河道上繚繞,或淡或濃;小雨細密地打在花卉上,時疾時疏;音樂淡淡地飄浮在廣場間,若有若無……
近日,撐著傘愜意徜徉在重慶杜市鎮濱江小道上的市民楊紅群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杜市河又黑又臭,河道兩岸又臟又亂。現在經過中建三局的大力整治,水清岸綠。我們沒事就喜歡來跳壩壩舞,這里成了休閑娛樂好去處。”
“問題出在水里,根子卻在岸上。”中建三局江津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經理周述龍說。2020年10月,長江環保集團、中建三局組成聯合體,中標江津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一期)PPP項目。項目通過排水管網檢測及修復、污水管網完善及雨污分流改造、河道清淤疏浚等,用時8個月,將污水“吃干榨凈”,扮靚杜市鎮“顏值”。
這是中建三局奮力描繪藍天白云、水清岸綠、生態和美的“高顏值”江津畫卷的生動注腳。為彌補生態治理短板,建設美麗江津,中建三局還打造了沙田污水處理廠等13個水務環保項目,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環境提檔升級;成都音樂公園、天府中央公園、南充印象嘉陵江濕地公園、九寨中查溝項目等7個名勝美景俘獲游人芳心。
中建三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琦表示,“我們將充分發揮央企專業優勢強、聚合資源能力強的優勢,深耕污水處置、生態修復、管網建設、海綿城市等領域,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書寫‘長江大保護’的精彩篇章。”
夯實產業“大支撐”
成都天府新區,高145米的中建大廈和其他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交相輝映,串起城市最美天際線。2020年,中建大廈入駐企業納稅額逾51億元,在成都107棟納稅“億元樓宇”中名列前茅,“立起來的開發區”作用凸顯。
此外,中建三局還承建了成都東部新區空港新城企業總部、川港設計創意產業園、怡心湖創智科技園、協同創新區規劃展示中心以及重慶卓越創新產業園等一批產業新地標,賦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地區經濟不斷騰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集成電路成為未來的重中之重。
在成都,2020年11月,中建三局承建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紫光集團集研發、測試等于一體的紫光芯云中心建成投用,成都從“芯”到“云”產業鏈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聚中心拔地而起;在重慶,2019年9月,重慶半導體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千億級產值規模的“重慶芯”呼之欲出。
液晶面板,曾與芯片在“缺芯少屏”中并列。
重慶兩江新區,中建三局參建的京東方重慶第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已竣工,月產4.8萬片玻璃基板,為重慶加快形成液晶面板千億產業集群提供強力支撐;四川綿陽市,2020年4月29日,中建三局承建的綿陽惠科第8.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項目建成投產,月產12萬片玻璃基板,為當地打造“中國柔性顯示之都”注入強勁動能。
除戰略性新興產業外,中建三局還全力“建證”新基建、高端建造、生物新城等領域,譜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拓展幸福“大空間”
從重慶朝天門來福士廣場緩緩步入,乘電梯直達250米“巨輪”頂端,在“網紅”打卡地——空中“水晶連廊”來一場“云中漫步”。
重慶來福士廣場“朝天揚帆”景觀驚艷亮相的背后,離不開承建方中建三局的“巧奪天工”——采用“地面分段散拼,液壓同步整體提升,高空分段合龍”方案,讓總用鋼量1.2萬噸、總重量逾4萬噸、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水晶連廊”雄踞250米高空,“橫向摩天大樓”從藍圖變為現實。
同時,中建三局還在成渝地區精心“烹飪”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遷建項目、重慶大學理科樓、四川大學先進材料科研大樓、成都城市音樂廳、成都東安湖體育中心等科教文衛“套餐”,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此外,中建三局還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中彰顯擔當。
“現在的日子‘瓦吉瓦’(好得很)!”家住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吉拿子古一家7口人,曾經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僅靠家里幾畝地生產的土豆、玉米勉強維持溫飽。2019年,通過中建三局“勞務帶頭人+貧困戶”的勞務扶貧新模式,他和80余名彝族兄弟來到工地學習新技術、“化身”為新型產業工人。憑借過硬的電工手藝,吉拿子古月收入過萬元,一家人搬進了窗明幾凈的新房。
接續奮斗正當時,風帆正舉萬象新。中建三局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履行新使命、奮力新作為。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