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21-09-08
9月5日是第六個“中華慈善日”,在中石化光明號“健康快車”內,探訪了這個特殊的移動眼科醫院。
“一年平均8個月,我都在列車上。”今年,已經是王悅真擔任“健康快車”車長的第九個年頭。
“希望能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這是王悅真的心愿。
新疆喀什、廣西北海、吉林白城……她的足跡,跟隨“健康快車”遍布祖國各地。
近日,中國石化光明號“健康快車”駛入青海。這是“健康快車”第十次來到青海,計劃停靠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和海東市樂都區。在青海的三個月時間內,來自武漢協和醫院的眼科專家預計將為1000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
除車長的身份外,王悅真還在列車上充當“后勤”角色,為醫療團隊提供日常保障。
走進車內,整齊擺放的手術衣、護士帽和無菌手套映入眼簾,更衣室、淋浴間以及休息室一應俱全。
“車上的生活問題,都是王車長給大家解決的,缺什么,她都幫我們想辦法。”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眼科副主任醫師陳飛說。
“高原地區,紫外線強,白內障發病率高。”第一次參加“健康快車”活動,陳飛覺得意義深刻,“每天要在列車上做30臺手術,這是責任,也是醫生的義務。”
在德令哈有一位患者角膜內皮細胞數不到1000,嚴重低于正常值。“給這樣的患者實施手術,難度非常大。慶幸的是手術順利完成。”陳飛說。
列車內,還掛著那名患者送的錦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
1998年,國內第一列“健康快車”上,帶隊的正是陳飛的老師:胡義珍和王智教授。“時隔23年,我登上這列快車,帶著我的學生,這也是一種傳承。”陳飛說。
“我的老師那會兒登上‘健康快車’,條件可比現在艱苦得多,但他們都堅持了下來。”每當談及自己的老師,陳飛的言語神色中都透出敬佩。
在他踏上“健康快車”來到青海前,發過的一條朋友圈下方有一條評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評論者,正是陳飛的老師。
剛抵達青海,陳飛最大的感觸是“海拔高,睡不著”。
“那段時間高反嚴重,這也是我第一次在這么高海拔做手術,有時手術難度較大,不免有些緊張。”陳飛說,“隨著逐漸磨合適應,慢慢也就好了。那條評論,也是我工作的動力。”
在這列“健康快車”上,還有一位95后黨員,手術室護士長——柯超。今年,是他在協和手術室工作的第五年。
“手術室最重要的是無菌環境,列車手術間比較小,這也給我們護士提出更高要求。”他一邊整理手術器械車一邊說。
“雖然手術耗時較短,卻能給患者帶來光明,也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新生。”剛來青海第一周,柯超腎結石復發,一直帶病工作。提及此事,他笑著說:“小事兒,服務當地患者要緊。”
在此期間,“健康快車”上的眼科專家在實施復明手術的同時,還將以臨床帶教、手術展示等形式,助力青海省眼科建設及眼科人才培養工作,為當地留下“開不走的‘健康快車’”。
“健康快車”由4節車廂組成,配備完善醫療設施和專業眼科醫護人員,主要開展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手術。20多年來,已走遍中國28個省121個地區,停靠190個站點,為21萬低收入白內障患者提供免費手術治療,使他們重見光明,成為中國防盲治盲的一支重要力量。
“車上的醫生技術太好了,手術又全免費,真的太感激了。”德令哈的白內障患者李花香說。
“像是坐火車去旅游一樣,下了火車,我的白內障就好了。”海東市樂都區的患者高淑榮說,79歲的她白內障已經有近20年,揭掉紗布,她臉上露出笑容。
除免費手術外,“健康快車”還將慈善工作延伸到眼科醫療其他方面。2007年開始,“健康快車”在已服務過的地區,援建“健康快車”眼科中心,為當地眼科醫生培訓眼科技術隊伍,提供最新眼科醫療設備。截至2020年底,“健康快車”已在全國各地建立88個眼科中心。
2014年,“健康快車”啟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項目,探索糖網分級防治模式,為決策部門提供糖網早發現、早干預的實證依據。
“能以這樣的形式參與慈善,將手術帶到更遠的地方,幫助更多人,這是我們醫生的初心。”陳飛說。
目前全國共有四列“健康快車”,“中國石化光明號”是唯一專門從事慈善醫療活動的眼科火車醫院。
自2004年以來,中國石化累計捐資超過1.8億元,捐建23所白內障治療中心,在18個省市、39個地區累計救治4.7萬多名白內障患者。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