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山東濟南開幕的第四屆中國企業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譚作鈞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促進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譚作鈞指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可喜的是,中央企業等市場主體扎實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神舟飛船凱旋歸來、天問一號逐夢而行、嫦娥五號奔月取壤,奮斗者號萬米探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C919大飛機準備運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最大直徑盾構機順利始發,頁巖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等等,這些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勁動能。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技術實力正在穩步提高。
譚作鈞援引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0.3%,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超過70%,多家科技類企業躋身全球技術創新前沿。他提出,下一步,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加快攻克“卡脖子”難題,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強協同創新,促進國有企業與各類所有制企業、各類主體扎實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資源共享,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抓好人才和機制兩個關鍵點,落實好“揭榜掛帥”等制度,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大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良好生態。?
【責任編輯:張思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