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國資央企共謀助力鄉村振興
經濟參考報:國資央企共謀助力鄉村振興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1-10-26
今年以來,中央企業在246個定點幫扶縣直接投入幫扶資金75.95億元,購買和幫助銷售脫貧地區農產品33.5億元,培訓基層干部和各類技術人員10.15萬名,幫助脫貧人口轉移就業1.23萬人,有力幫助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打牢基礎,鞏固成果。
這是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副局長張曉紅近日在成都市大邑縣舉辦的第六屆安仁論壇上介紹的。本屆論壇以“新發展格局下的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政企學研等多方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實現整體脫貧后,我國“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張曉紅介紹,下一階段國資央企將繼續加大幫扶資源的投入,開展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治理幫扶、消費幫扶和救助幫扶,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市場、信息、渠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
同時,央企還將積極參與大型商品糧、棉花、糖類、天然橡膠、優質奶源等生產基地的建設,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儲運能力,落實中央儲備糧規模結構、布局調整優化,積極參與落實農產品進口多樣化戰略,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我國的廣大農村擁有豐富的經濟、文化和生態資源,是中央企業拓展發展空間的一方沃土。”國家鄉村振興局社會幫扶司司長李富君認為,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仍然面臨發展短板和制約,需要央企繼續支持,助力脫貧地區發展。
李富君建議,中央企業要堅持做好定點幫扶工作,發揮在產業開發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發展鄉村特色種養業,推進鄉村文旅康養和休閑農業,強化消費幫扶,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縣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中央企業自身發展空間,實現互利雙贏。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冰在論壇開幕式上指出,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把握擴大內需戰略機點,向農村這個巨大空間持續發力,挖掘潛力,激發活力,釋放動力。
部分央企代表在分論壇上分享了各自鄉村振興實踐的經驗與階段性成果。國家電網聚焦鄉村建設行動和“五大振興”,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優化農村供電服務;中國移動研究制訂“數智鄉村振興計劃”;中儲糧集團通過儲備糧購銷輪換和政策性糧食收儲等,走出特色幫扶之路;中國五礦和中化集團等也結合各自企業稟賦,發揮主業優勢,積極在重點領域開展幫扶工作……在當日分論壇上,中國石化還發布了“中國石化助力鄉村振興計劃”。
據介紹,近年來,華僑城集團建設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以及定點幫扶縣的資金投入累計達到163.5億元,幫助16萬貧困群眾脫貧,通過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所形成的開放式景區,年接待游客量達到4000萬人次。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鳳喜在論壇上發言稱,未來,華僑城集團將立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起點,將鄉村振興納入企業的“十四五”戰略。集團將推進鄉村振興和文化旅游進一步有機融合,并推動產業提檔升級,開發農旅、康養、親子、度假等大文旅產業,推動農村產業融合,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鄉村振興促進法自今年6月起正式施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史育龍認為,這部法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及各地成功的實踐用規章和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成為推進實施鄉村振興的一個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據。
史育龍感受到,這幾年在農村各地看到農村面貌、人居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特別是2019年《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印發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以及城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展。
“鄉村振興是一個歷史性的任務,是鄉村的全面振興?!笔酚埥ㄗh,未來政策著力點要放在促進城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協同推進縣域的城鎮化、豐富鄉村經濟業態、鄉村建設等方面。
針對一些在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面臨的痛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所長歐陽慧建議,要推進農業產業的資本深化,構建以農村資產確權為基礎,農業保險創新為配套,風險補償金為保障的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機制,強化農業投資產權保護,加強農村的信用體系。
在文化振興方面,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姜新文認為,當下語境中的傳統文化是重構鄉村秩序、梳理族群關系、參與鄉村實踐、共建美好生活的一股強大力量。在鄉村振興中要秉持文化自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本屆論壇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務院參事室指導,中華文化促進會、華僑城集團聯合主辦。
安仁論壇為貫徹《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等,自2016年起每年一屆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舉辦。該論壇已成為新型城鎮化及鄉村振興領域高端學術、綜合服務和全域合作平臺。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