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國企創新激勵要打通“最后一公尺”
經濟日報:國企創新激勵要打通“最后一公尺”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2-06-14
科改示范行動實施兩年多來,示范企業累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收入6327.5億元,企業經營效益和質量創新高。
日前,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專題推進會,推廣科改示范行動經驗,對強化科技創新激勵工作進行再部署。
作為國企改革專項工程,科改示范行動于2020年初啟動實施,加快培育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和創新尖兵。經過各方努力,示范企業市場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已基本完成董事會應建盡建、配齊建強、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等重點改革任務。與此同時,示范企業創新實力明顯增強。
數據顯示,2021年,示范企業科技人員占比平均達到50.7%;研發投入強度達15.4%,遠高于中央企業平均水平,也高于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底,示范企業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855項,累計擁有授權發明專利41374件。
改革創新雙輪驅動,有力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示范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較2019年增長34.5%和45.9%,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利潤率分別較2019年提高30.5%和20.8%。
“科改示范企業作為國有科技型企業中的‘先鋒隊’,探索形成經驗的更大價值在于復制和推廣。”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從不同層面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推力、內生動力、系統合力和政策引力“四力”,是推廣成功經驗的重要抓手。
創新主體是開展科技創新的主平臺。按照部署,三年行動要求的市場化機制各項改革舉措,要在各創新主體內部落實到位。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到今年年底,中央工業企業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平均要達到5%以上。鼓勵科研項目負責人自主組建項目團隊,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自主決策權。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資委提出,敢于打破不利于創新的分配格局,強化創新成效與薪酬雙對標,將激勵資源特別是增量資源,向稀缺、關鍵崗位和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傾斜。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制度。
為促進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近年來國資委堅持“應給盡給、能給盡給”原則,陸續出臺了“五加、兩減、一保障”一攬子創新支持政策,即考核加分、利潤加回、投入加大、激勵加碼、改革加力,兩金減出、容錯減壓和保障工資總額,其他部門也出臺了不少支持性政策。但一些企業還不熟悉、應用不到位。
“當務之急是要把這些好政策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翁杰明強調,對于創新激勵政策,要做到“學深吃透+集成運用+務實落地”。要讓各級各類創新主體、創新鏈各環節、基層一線的每個科研人員都感受到政策的溫暖,真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尺”。
此外,各中央企業、各地國資委要堅決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加快建立完善科技創新方面的合規免責清單,進一步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