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穩增長、穩主業、穩環境
南京國資 助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民生答卷
南京國資 助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民生答卷
人民日報:穩增長、穩主業、穩環境
南京國資 助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民生答卷
南京國資 助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民生答卷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22-11-10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高質量實施,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完善,市屬國企資產規模逐年增長,國有資本布局持續優化,77家企業完成混改,引入社會資本100.22億元;以管資本為主實現國資監管職能轉變,推進市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辦企業脫鉤,實現全市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南京銀行、南京新工集團入選中國企業500強,南京證券、紫金農商行成功上市,南京工藝裝備、南京智慧交通入選國家“科改示范企業”名單……
五年來,江蘇省南京市國資系統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成功實現國有資產保持穩步上升、功能作用發揮顯著、轉型發展趨勢明顯,形成利潤過百億元、營收過千億元、資產總額過萬億元的“百千萬億”國資新格局。
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背后,是南京市國資委緊扣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戰略布局,圍繞“2+2+2+X”主導產業體系,積極推動南京國資由城市投資邁向科創發展。
為持續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南京市國資委積極謀劃國有資本產業布局,通過利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策工具、建立完善考核體系等方式,鼓勵市屬國有企業創新發展,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中,3戶國有控股企業、60戶國有基金投資企業入選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庫。
以穩增長為目標,南京市國資委全面履行出資人職責,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通過優化完善出資人體制機制,深入組織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穩妥推動布局優化調整,聚焦國有企業創新轉型,著力創建一流示范企業。
通過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企業活力。目前,南京市屬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比重已達68%。寶慶銀樓創新混改新模式,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混改前增長87%。截至2021年底,南京市剝離國企辦社會職能工作全面收官,全市列入計劃的643家全民所有制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工作。
國企為國,服務民生。南京市國資系統在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時,牢牢把握“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的使命擔當。“十三五”時期,南京市國企累計完成投資3461億元,承擔全市14萬余套保障房的建設任務,地鐵運營里程429公里,金融服務平臺服務中小企業融資規模近2000億元。2022年以來,南京市國資委推動市屬集團重點做好承擔的88個市級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全年完成投資866億元。
南京市國資系統強化黨建引領,聚焦高質量發展,以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為主線,以打造“一流示范企業”為抓手,持續鞏固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力度,著力提升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等重點改革任務質效,加快推動資產資源集聚發展,積極擴大新興產業領域有效投資,打造一批改革尖兵和示范典型,不斷增強市屬國企核心競爭力和區域經濟社會貢獻度。
南京新工集團:科技創新,激發產業新動能
南京新工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南京新工集團”)于2012年6月由機電集團、輕紡集團、化建集團、醫藥集團4家產業集團重組而成,肩負著全市重大產業項目融資、先導性投資,推進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承擔著市屬國有工業企業的經營管理、資產保值增值等重要責任。
南京新工集團始終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科技強企,創新驅動。近年來,南京新工集團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作用,聚焦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踐行“核心企業+科創載體+基金化投資”的產業發展路徑,實施開放式創新,融合產業鏈創新鏈,形成“4+6”科技創新體系。投資南京工業大學膜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項目;搭建泰融生物試劑共性制造平臺等4個共性平臺,與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開展合作;打造南京新工·秦淮硅巷柳樹灣數創科技園等15個科創載體,引進高新技術企業24家、規模以上企業40家。聚焦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南京新工集團承擔江蘇省基礎研究專項——“生物醫藥核心原料高效制備關鍵技術基礎項目”。積極開展低成本融資,通過基金化投資引導創新項目培育科技型企業。
創新企業,創新激勵。南京新工集團通過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強化母子公司治理,推動創新能力提升和高層次創新人才集聚。成立創新委員會,設立總規模1億元的創新激勵基金,設立重大科技項目“掛牌揭榜”、研發投入視同考核利潤、科技人員業務分成與獎勵等機制,保持研發投入年增長30%的增速,建立南京醫藥、金陵藥業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創建省、市級創新平臺16個,全資控股高新技術企業9家。
數字轉型,“智”向未來。南京新工集團從三個層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智慧管理層面,打造集經濟運行、投資管理、資產經營、安全生產、智慧黨建、人力資源6個系統于一體的集團智慧管理數字駕駛艙,積極建設集團數字資產區塊鏈管理平臺;企業智能制造層面,重點建設先正電子電阻制造、南京工藝滑塊制造、南京醫藥中藥湯劑制造等智能制造產線,推動強鏈補鏈延鏈;智慧供應鏈層面,結合南京醫藥優勢打造南京醫藥智慧供應鏈,結合寶慶銀樓百年品牌及線下門店優勢打造供應鏈管理平臺,大力提升供應鏈運營效率。
2022年前三季度,集團完成營業收入454.68億元,同比增長9.07%;實現利潤總額15.80億元,同比增長18.98%。南京新工集團全面融入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助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南京城建集團:更新城市,建設魅力南京
南京市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南京城建集團”)成立于2002年,主要承擔城市基礎設施及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的重要任務。經過多年發展,集團將業務拓展為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公用事業經營、產業投資與資產運營、環境環衛產業、土地運作、智慧城市六大板塊,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在集團改革發展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南京城建集團組織實施建設的多項工程榮獲國家和國際獎項。九華山隧道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南京青奧體育公園市級體育中心體育館工程等4項工程先后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獲第二十九屆IPMA國際項目管理大型項目金獎。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維修改造照明工程(D2標段)榮獲中照照明獎工程設計獎一等獎,南京玄武湖、南京南站夜景照明先后獲得Muse國際設計照明鉑金獎、金獎。
聚焦創新名城建設,精心服務民生。作為城市建設和民生服務的主力軍,南京城建集團承擔并圓滿完成了南京城市交通快速路網、公用設施、科教文衛、環境整治等一大批重要項目的建設任務,累計完成各類投資超千億元。其中,長度約30多公里的城市快速內環系統,跨秦淮新河大橋、仙麒大道等交通設施大大改善了群眾交通出行條件;保留城區人文特色,助力老城區換新貌,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中山風景區環境綜合整治、幕燕濱江風貌區工程、南京聚寶山公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南捕廳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江北新區長江岸線濕地保護環境提升工程一期等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帶領照明集團、城建市政、環衛集團、公交集團、南京公用、南京港華等14家成員企業,不斷增強公交、燃氣、設施管養、環境環衛等民生保供能力,助力南京獲得“全球城市交通領袖獎”和首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稱號,投資近百億元的污水處理系統及提標改造工程為踐行“兩山”理念作出重要貢獻;集團承擔的渡江勝利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基本陳列局部提升及館區環境升級改造項目等新建或改造工程獲得了各方好評,展示了南京的城市紅色基因。
實施數字化轉型,構建智慧生態。近年來,南京城建集團大力發展智慧城建、不斷增加發展能級和競爭力,智慧工地監管、智慧停車管理、垃圾分類信息、建筑用品利用交易等數字化轉型平臺項目取得明顯的示范效應。以南京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集團助力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讓人民群眾在民生實事中增強獲得感。
南京地鐵集團:織線成網,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
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南京地鐵”)自2012年組建以來,立足服務國家戰略、建設城市大局,以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為目標,致力于將南京軌道交通打造成展示現代化城市風采的亮麗窗口,逐步探索形成以集團管控為中心,工程建設、運營服務、資源開發一體化協同發展體系,實現南京行政區域內軌道交通全覆蓋。
十年間,南京地鐵深入貫徹“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把更好地滿足人民對交通出行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目標,不斷推進軌道交通發展,促進都市圈“四網融合”,推動地鐵與城市生活深度融合,積極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探索出一條具有南京軌道交通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攻堅克難,嚴把建設質量關。南京地鐵聚焦地鐵建設中心任務,圍繞1133公里的南京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里程,積極推進線網建設。廣大地鐵建設者鉆研深耕,攻克了一系列復雜地質施工建設行業難題,先后獲得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全國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等多個獎項,取得近300項知識產權成果,為南京積極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等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多元公交網絡體系,大力提升城市能級,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作出貢獻。
秉承“用心服務 關愛一路”的服務理念,南京地鐵始終堅守職責使命,以城市公共交通第一主力軍的責任擔當,打造“人文地鐵”服務品牌,彰顯城市溫度。通過優化行車組織、改造設備設施、應用科技手段等措施,南京地鐵筑牢軌道交通安全防線,不斷提升路網安全和服務水平,滿足市民出行多層次需求,在全線所有站點推出無障礙服務,175個站點實現AED設備全覆蓋,在32個站點設立35間地鐵母嬰室,實現鐵路與地鐵免安檢換乘等多項便民舉措,切實服務群眾出行。此外,還通過推出南京地鐵“與寧同行”APP實現移動支付方式全覆蓋,并與全國14個城市地鐵互聯互通,打破地域壁壘,便捷乘客出行。
都市圈同城化發展背景下,南京地鐵率先以智慧市域快軌示范工程形式推進“軌道上的都市圈”的先行先試,2021年7月,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軌示范工程正式獲批,影響廣泛且深遠。2021年12月,伴隨南京地鐵S6號線(寧句城際)開通,南京地鐵實現江蘇省內跨市域軌道交通連通;同年,南京地鐵S2號線(寧馬城際)、南京地鐵S4號線(寧滁城際)、南京地鐵S5號線(寧揚城際)三線順利開工,在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中,進一步彰顯“城軌擔當”。
南京旅游集團:打造風景,擦亮城市新名片
南京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南京旅游集團”)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南京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市屬旅游產業專業化運作平臺,擁有“旅游開發、景區運營、旅游服務、酒店餐飲、商業會展、旅游金融”六大業務板塊。集團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改革先行者的姿態不斷打造城市風景,賦能集團提質增效。
創新不止,打造最美風景。緊緊圍繞“打造最美風景,建設美麗南京”的定位,深耕本地旅游資源,完善旅游產業要素,促進文旅消費,努力推動南京旅游能級提升。熙南里歷史文化休閑街區承古納今,在修繕保護傳統建筑的基礎上引入創意商業,以漸進式城市更新,推出創意街區魚龍巷、恢復明清鼎盛一時的笪橋燈市。街區內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有機共存,非遺、戲曲、老字號與時尚書店、音樂酒吧創新融合、相得益彰,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水木秦淮藝術街區緊鄰歷史文化名河——秦淮河,秉承“水岸一體”的理念,發展藝術交易、藝術創意、藝術生活等時尚業態。聚寶山公園以“生態綠色”為底色,聚焦“旅游+體育”特色,以創新場景、多重玩法、多元業態實現公園迭代升級。
搶抓機遇,融入區域大發展。集團主動融入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大格局中,落實南京市委市政府生態保護優先原則,推出“長江傳奇”濱江游輪,游客可乘船欣賞長江大橋。紅山森林動物園打造一個近乎野生、自然、適合動物們生活的環境,積極開展科普學堂進校園、幕后之旅、動物園奇妙夜等形式多樣的公眾教育項目。集團自行研發打造的本地旅游綜合服務平臺“莫愁旅游”,目前已成為“南京全域旅游總入口”。建成燕子磯公園劉亞生烈士史料展陳館、聚寶山黨員教育課堂,成為南京傳承紅色基因新陣地。
勇挑大梁,始終敢為善為。面對風險挑戰,作為國有企業,集團緊扣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紓困解難方面攻堅克難,在安全穩定方面主動作為,展現國企硬核擔當。未來,南京旅游集團將始終堅守職責使命,繼續秉承“旅游讓生活更精彩”的理念,不斷增加旅游產品優質供給,引領文旅消費潮流,為城市經濟發展持續增添動力,為市民美好生活帶來更多精彩。
南京安居集團:保障民生,助力城市提質
抓民生福祉,建宜居之城。以“致力城市發展、筑就美好生活”為使命,南京安居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安居集團”)作為兼具市場競爭和功能保障屬性的大型國有全資集團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來,承擔著保障房建設及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等任務,為南京聚力補齊民生短板、拓展住房體系發展、提升整體居住品質貢獻力量。
安居集團始終將市場化改革作為推進現代化企業建設的關鍵舉措。近五年來,集團營業收入年均增長61%,利稅年均增長24%,市場化收入利潤逐年增加,份額占比達80%以上,經濟指標實現了較快增長,綜合實力快速增強。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安居集團全力打造以商品房開發平臺、保障房及租賃住房建設平臺、康養產業發展平臺、資產運營平臺、城市更新建設平臺及若干產業拓展平臺為主體的發展體系,形成“5+N”業務平臺。
各項目所獲獎項成為安居集團所建保障房質量和品質的生動詮釋。截至目前,安居集團建設的項目已累計獲得6座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4座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3座廣廈獎。
做好“居”的文章,營造“家”的感覺。破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難問題,安居集團承擔主要任務。安居集團租賃住房管理面積約87.8萬平方米,運營及籌備12家長租公寓門店及8個租賃社區。安居集團專注打造“安居瑾家”自有租賃住房運營品牌,實現集團內部租賃住房項目統一體系運營管理,租賃住房逐步走向規模化運營。正在溧水建設的市級重大民生工程——南京頤養中心,是南京市規模最大的持續照料退休社區(CCRC),也是南京市著力打造的全國示范性標桿綜合性養老基地,該項目總投資31億元,提供約3000個床位,融入“醫養融合”養老理念,建成后將引領全省康養產業健康發展,是南京活躍經濟、保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之一。
提升城市品質,擦亮新都市名片。近日,歷時3年多改造、由安居集團聯手鼓樓區人民政府精心修繕打造的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第十一片區正式開街。作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的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文化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修舊如舊、與古為新”的原則下,改造后的十一片區實現了整個街區的保護與再生,為南京歷史文化街區的城市更新積累經驗并具有示范效應。老舊小區和存量閑置資源盤活,是城市更新工作的又一延伸。安居集團積極探索與市區合作模式,開發利用低效閑置用地。安居集團在城市建設運營和社會民生服務方面持續發力,助力南京市建設更宜居、更安全、更美麗的新都市。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