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中國網:國投集團 既“管好”又“放活”
【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中國網:國投集團 既“管好”又“放活”

文章來源:中國網 發布時間:2023-05-29
編者按: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與“科改行動”實施以來,涌現出一批經營機制靈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的“改革尖兵”。隨著國資委宣布這兩大專項行動擴圍深化,這些企業的典型經驗和先進模式,將為下一步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提供有益借鑒。中國網財經記者跟隨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系列采訪調研活動,實地探訪這些標桿企業,尋找它們的“成功密碼”。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伴隨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而誕生,改革是國投與生俱來的基因,也是國投實現健康快速發展、把握發展主動權的生命線。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國投把改革作為完善公司治理體系、破解體制機制束縛、激發活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抓手,全面實施戰略優化、系統重塑管控模式、持續提升改革質效,有效發揮了先行先試、示范引領的作用,所屬“雙百企業”“科改企業”在專項考核中全部被評為標桿。
“直投+基金”雙輪聯動,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投作為投資領域的‘國家隊’,是不是什么都不愁,什么都不缺?實際上,投資公司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國投集團改革辦副主任咸亞麗說。
最主要的挑戰就是,作為一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如何有效發揮獨特的功能作用,找準服務國家戰略的具體方向,找到服務國家戰略的具體路徑,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
方向決定路徑,路徑決定結果。“‘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是國家想干的,‘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國企應當干的,‘國投有一定基礎或與現有業務有一定關聯’是國投能干的,三重價值疊加就是國投的選擇。”咸亞麗表示,最終國投確定了四大業務領域:能源產業、數字/科技、民生健康、產業金融。
方向找準了,在實現路徑方面,國投最具有特色的做法是“直投+基金”雙輪聯動。
一方面,對于生態環保、新材料、檢驗檢測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國投加大直接投資力度。改革三年行動以來,國投積極參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整合西北工大校企資產,控股收購陶瓷基復合材料研制企業西安鑫垚;參與地方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改革,增資控股山東特檢集團,積極打造檢測細分領域龍頭企業。2022年,國投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長期股權投資52.13億元,占集團總投資的47.76%。截至2022年底,國投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1家,較2020年初新增27家,新增部分中約70%為通過投資并購實現。
另一方面,國投不斷創新投融資方式,努力形成以股權投資基金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獨特競爭優勢。成立了國投創益、國投創新、國投創業、國投創合、國投聚力等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以國家級產業基金為主的基金體系。截至2022年底,國投管理基金認繳規模合計2101億元,實繳出資1675億元,累計投資了946個項目,116個項目在科創板上市,約占科創板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一。
在“直投+基金”雙輪聯動下,國投培育形成了一批突破產業瓶頸、攻克“卡脖子”問題、有競爭優勢和市場影響力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
既“管好”又“放活”,破解混改機制融合難題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過“央企品牌+民企機制”的合力,實現“1+1>2”效果。但是在混改之初,常常有國有股東擔心稍有不慎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民營股東擔心國資監管“一把尺子量到底”、企業活力喪失。
對于這種雙方“不敢混”的顧慮,國投經過3年的探索實踐,建立了一套差異化管控制度體系,做到了既“管好”又“放活”,有效促進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國投加快實現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制支撐。
一方面,維護自主決策,給民營股東吃下“定心丸”。在制度規定和協議章程約定中,給予混改企業更多管理自主權。實施以股權關系為基礎、以派出股權董事為依托的治理型管控,避免行政化指令,不干預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
另一方面,通過規范管理,實現機制融合。針對有利于合規經營、規范管理的事項,推動試點企業積極借鑒通過長期實踐證明科學有效的國資監管做法。注重事前溝通,讓企業從“要我改”到“我要改”。
廈門市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亞柏科或公司)是電子數據取證領域全球兩家上市公司之一。2019年8月2日引入戰略股東國投集團,2022年12月14日,國投智能向美亞柏科定增6.7億元,持股比例提升至21.08%。
美亞柏科按照“法人治理、充分授權、全面協同”三個基本原則,與國投智能進行董事會改組,既引入股權董事的機制,也保持了原經營班子的穩定和獨立性。國投智能和美亞柏科共同制定對接要素清單,建立了常態化溝通機制,并成立了戰略、管理、業務三個對接小組,真正實現“人和心齊”。2022年,美亞柏科入選國資委 “科改示范企業”名單。
“人是企業發展中最具活力、最關鍵的資源要素,只有人有活力,企業發展才能有活力。能否有效激發人干事創業的活力,是衡量改革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咸亞麗表示。
國投在實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特別是其中的改革專項工程試點企業,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國投高新、電子工程院、國投羅鉀等企業原經營班子“全體起立”,面向社會公開競聘職業經理人。截至2022年底,國投有123名職業經理人在49家子企業任職,另有26人因改革退出經理層崗位,已推行職業經理人的企業戶數占比達14.85%,職業經理人數量占比為16.33%。
職業經理人制度也帶動了企業一系列“以上率下”的變革。國投羅鉀完成職業經理人選聘后,對中層管理人員也全部重新聘任,在各單位開展多輪次的全員競聘上崗;同時,合理拉開崗位薪酬級差和檔差,在銷售部實施以業績為導向的提成激勵,在硫酸鉀廠、儲運部試行工資總額包干與績效激勵,員工從“等工資”向“掙工資”轉變,2022年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03.58萬元/人,同比增長74.73%,“兩利四率”均達到近三年最優水平。
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國投實現了高速增長,連續18年在國務院國資委年度業績考核中獲評A級,連續六個任期獲得業績優秀企業,正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資本投資公司。國投集團5家“雙百企業”“科改示范企業”在2022年度專項考核中全部獲評為標桿,集團總成績位居前十。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