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央視網:中國化學工程 探尋高質量發展背后“化學密碼”
【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央視網:中國化學工程 探尋高質量發展背后“化學密碼”

文章來源:央視網 發布時間:2023-05-31
氣凝膠被譽為“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作為目前已知的最佳隔熱材料,是國家基礎戰略性前沿新材料,對節能降碳、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位于重慶市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學工程)所屬中化學華陸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陸新材)的硅基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坐落于長江北岸,在其數字化生產車間的傳送帶上,不間斷地運輸著剛剛生產出來的硅基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產品。在一天之內,它們被精心打包包裝后銷往全國各地,廣泛應用在石油化工、熱力管網、建筑、新能源汽車等各個領域。
綠色環保作為中國化學工程的核心戰略主業,近年來實現了技術和產業的雙突破。在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廣陽島(廣陽灣)智創生態城,中國化學工程所屬中化學生態環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態環境公司)正在圍繞長江一級支流苦竹溪開展一場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的長江大保護工程。
激發“活力之源” 加快打造“兩商”
“十四五”期間,中國化學工程圍繞“三年五年規劃、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標”發展戰略,明確“兩商”定位(即加快打造工業工程領域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高端化學品和先進材料供應商),建設特色鮮明、專業領先、核心競爭力強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
中化學華陸新材料有限公司(企業供圖)
華陸新材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設置股權結構,由華陸公司控股,同步設立員工跟投平臺,引入產業基金和戰略投資方,充分集合各股東方優勢特點,形成了多元股權結構,以硅基納米氣凝膠符合材料為切入點,并逐漸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形成多產品協同發展的全方位產業布局。從公司成立到裝置投產,僅僅歷時一年零五個月;再到2022年投產首年實現新簽合同額1.89億元,創造了“中國化學工程速度”,展現了中國化學工程改革發展的質量。
以“混”促改 加速環保產實業布局
中化學生態環境有限公司苦竹溪生態修復項目(企業供圖)
生態環境公司作為中國化學工程唯一以環保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二級企業,自2020年9月組建以來創新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市場化引入職業經理人團隊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歷經兩年的初創期努力,生態環境公司順利完成了市場經營布局,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果初步顯現,在長江保護(大流域治理)、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利工程、城鄉供水、工業污水處理等方向重點布局,在全國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2022年完成新簽合同額46.34億元,較2021年增長44%,兩年累計完成新簽合同額78.5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2.46億元,較2021年增長76%,兩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9.53億元,用實實在在的改革發展成果推動了中國化學工程環保業務實現新突破。
使出“關鍵一招” 用改革為“雙碳”聚勢賦能
中國化學工程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圍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構建“1總院+多分院+N平臺”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打造了1200多人的“科學家+工程師”研發隊伍。高強度研發投入、高端技術人才引進、高難度關鍵技術攻關,是中國化學工程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制勝三招”。
多晶硅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產業、半導體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中重要的功能性材料,被喻為“產業發展基石”。華陸公司成功突破了多晶硅冷氫化核心技術并不斷升級換代,使得多晶硅生產能耗降低約90%,生產成本降低約95%,該技術市場占有率更是超過90%,成為了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隱形冠軍”。截至2022年底,華陸公司累計完成近200萬噸多晶硅產能的工程設計和部分總承包項目建設,正在設計的多晶硅產能超過150萬噸,累計承擔設計的多晶硅項目總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95%以上,占全球多晶硅產能的90%以上。經測算,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并達產投產后,相當于年可裝機1200GW的太陽能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1.58萬億度,相當于14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按照火電測算,年可節約標準煤5.0億噸,減排二氧化碳13.7億噸,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環境公司在固廢、危廢處理和資源化領域運用新技術、新工藝,在冶煉煙灰、廢電解廢液及其他工業危廢資源化利用工藝技術方面具有行業領先優勢。此外,中國化學工程尼龍66關鍵單體己二腈、聚烯烴彈性體、“雙氧水法”制環氧丙烷、高端環保催化劑、生活垃圾制氫、長距離儲氫運氫等一大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成功打破了國外封鎖。以技術帶動實業,先后落地了己二腈及尼龍系列、硅基氣凝膠和可降解材料PBAT一批實業項目。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