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中國證券報: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探尋國投集團投資“密碼”
【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中國證券報: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探尋國投集團投資“密碼”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發布時間:2023-05-31
5月的廈門,細雨連綿,氣溫舒適。
中國證券報記者看到,在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總部的門前展區,科幻槍戰片中的一幕正在上演:一位工作人員手托無人機反制槍走下“虎鷹號”無人機預警指揮車,在瞄準空中正在飛行的一架無人機后扣下扳機,這架無人機便無法繼續飛行,緩慢降落到地面。這便是美亞柏科研制的“電子鷹”反無人機系統。
美亞柏科是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積極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是“反向混改”的典范。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投集團有著怎樣的投資“密碼”?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國投集團進行探尋。
馳騁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賽道
走進美亞柏科廈門總部展廳,眾多電子數據取證、新網絡空間安全、公共安全大數據、新型智慧城市等領域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品使記者大開眼界。其中,最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通過“AI-3300慧眼視頻圖像鑒真工作站”,只要一分鐘就能分辨出深度合成和AI技術制造的視頻圖像的真偽,從而防止AI濫用和作惡。
“2019年公司正式加入國投集團,在國投集團業務賦能下,美亞柏科已成為國內電子數據取證行業龍頭和公共安全大數據領先企業、網絡空間安全與社會治理領域‘國家隊’。”美亞柏科黨委書記、總經理申強說。
作為投資領域的“國家隊”,國投集團近年來正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賽道。
“相較于產業集團,投資公司較少受行業限制,在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可靈活開展股權投資。國投集團以服務國家戰略為使命,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方向,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戰略選擇,運用‘直投+基金’雙輪聯動,加大投資布局力度,加快推進業務結構優化調整,助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國投集團改革辦副主任咸亞麗說。
數據顯示,2022年,國投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完成長期股權投資52.13億元,占集團總投資的47.76%。截至2022年底,國投集團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1家,較2020年初新增27家,新增部分中約70%通過投資并購實現。
同時,國投集團正加快形成以基金投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獨特競爭優勢。目前,國投集團成立了國投創益、國投創新、國投創業、國投創合、國投聚力等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以國家級產業基金為主的基金體系。
“截至4月底,國投集團管理基金認繳規模合計2083億元,實繳出資1692億元,累計投資了974個項目。”咸亞麗介紹,目前基金投資的116個項目在科創板上市,約占科創板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一。
以聚焦硬科技領域投資的國投創業為例,其管理的6只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管理規模近300億元,直接投資支持逾190個各類科技成果項目,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5個,23個項目在科創板、上交所、港交所主板等上市,有力提振我國工業軟件、核電裝備、重大醫藥創制等多領域的整體競爭力。
借得東風好揚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正搭乘國投集團這班國有資本投資的“快車”,加足科技創新的“燃料”,快速成長為有競爭優勢和市場影響力的“專精特新”和“隱形冠軍”企業。
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新動能
在加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國投集團通過持續投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新動能。
作為國投集團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投資管理平臺,國投創益受托管理中央企業鄉村產業投資基金、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基金等9只基金,募資規模達483.63億元。
“國投創益是因扶貧而生,以鄉村振興而立,作為國家級產業基金管理人,公司始終扎實推進產業基金扶貧,助力鄉村振興。”國投創益綜合管理部執行總經理姜琳琳介紹,截至目前,國投創益累計投決606.29億元,投決項目245個,投資覆蓋全部14個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國投創益緊緊圍繞國家戰略,聚焦鄉村振興,以現代農業、清潔能源、新能源應用、礦產資源和先進制造為五大重點投資領域,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雙碳目標、資源保障、制造升級、國產替代等優勢領域的聚焦度,特別是大力推進種源核心技術攻關,投資了隆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在農業關鍵科技領域——生物育種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優質企業,在涉及糧食安全領域以國資央企實現了有效控制力和影響力,為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
“目前,國投創益完成了對生物育種核心企業、核心人才、核心技術三個‘全面覆蓋’,能夠有效匯聚核心人才,推進自主創新,有效增強了對生物育種產業的控制力,對產業設置以國家安全為核心的‘護城河’。”姜琳琳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國家生物育種規劃,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整合投資產業,布局核心資產。
國投創益有效打造了生物育種領域的原創技術策源地,投資企業現持有生物育種技術專利一百余項,已獲取我國農業農村部發放的在糧食安全領域的安全證書逾10張。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投創益投資項目累計引領撬動社會資本3500億元,帶動就業逾500萬人次,累計提供工資收入達5000億元,貢獻稅收逾1000億元,已進入資金滾動循環階段,持續為服務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重任千鈞再奮蹄。圍繞特色資源產業、醫療、機械制造、新型服務業、信息技術等對提升欠發達地區群眾生活質量、生活水平、降低返貧率等發揮重要作用的產業領域,國投創益正探索形成產業鏈投資帶動模式,讓相對發達地區的人才、技術、資金為欠發達地區提供高質量的生產生活資料,充分發揮技術、生態、人居、服務、產業鏈等的帶動作用,從而增強欠發達地區發展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
既“管好”又“放活”
如何“管好”并保持企業活力,是國投集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思考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國投集團通過“反向混改”,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領域投資并購了一批科技型龍頭企業,作為第一大股東實現相對控股。然而,在混改之初,國有股東擔心稍有不慎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民營股東擔心國資監管“一把尺子量到底”、企業活力喪失。
針對“不敢混”的顧慮,國投集團端出差異化管理“一桌菜”,精準破解機制融合難題,打造活而有序的管理機制,給民營股東吃下“定心丸”。
“在制度規定和協議章程約定中,我們給予試點企業更多管理自主權。試點企業董事會可自主決定經理層成員的人選聘任、管理辦法、薪酬和履職待遇等;工資總額實行集團內單列管理,由有關子公司自主決策。”咸亞麗說。
差異化管控不等于放任不管。咸亞麗介紹,國投集團提出“少管多理”“有所管有所不管”,避免行政化指令,實施以股權關系為基礎、以派出股權董事為依托的治理型管控,不干預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例如,國投集團劃定負面清單,發揮董事積極作用。強化協同監督,避免“九龍治水”。規范信息披露,保障股東知情權。
以美亞柏科為例,據介紹,2019年國投集團全資子公司國投智能入股美亞柏科,按出資比例對美亞柏科履行出資人職責。公司按照“法人治理、充分授權、全面協同”三個基本原則,與國投智能進行董事會改組,既引入股權董事的機制,也保持了原經營班子的穩定和獨立性。國投智能和美亞柏科共同制定對接要素清單,建立了常態化溝通機制,并成立了戰略、管理、業務三個對接小組,真正實現“人和心齊”。
“‘央企優勢+創新活力’雙輪驅動模式,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申強說,美亞柏科承建的大數據平臺已覆蓋公安、海關、應急、智慧城市等六大行業,建設國家級大數據項目10余個,覆蓋全國各地的130余個大數據平臺。
通過“反向混改”,“管好”與“放活”并重,國投集團以更加靈活高效的差異化管理,有效促進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國投集團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機制支撐。
改革風勁催潮涌。在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國投集團將重點打造“能源產業”“數字/科技”“民生健康”“產業金融”四大業務板塊,堅定不移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