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1-17
壟斷行業如何克服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作風官僚等弊端,用貼心服務贏取一流業績?國家電網鞍山供電公司今年以來轉變作風,主動融入市場,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再造營銷服務全流程,不僅贏得廣大用戶的滿意和贊譽,而且幫助全地區售電量不降反升,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打破了“電老大”的銷售困局。
摒棄壟斷思維“電老大”變身“服務生”
很多工商企業負責人對供電行業都有“電老大”的印象:企業改建時電力設施要擴容,得邀請供電部門一次次來做規劃、設計、審核、驗收,沒有幾個月時間根本就拿不下來;新建企業要辦電,去供電部門申請后,要在其內部的七八個部門之間來回跑手續,其復雜煩瑣程度令人頭疼。正是在種種無奈之下,一些企業干脆委托中介去辦電,由此帶動很多城市的“電托”中介業務繁忙。還有的電力建設公司憑借在供電部門有內部關系,即使報價偏高也能輕松攬到工程,使得電力設施建設市場走向畸形……
如何打破這些困局,國網鞍山公司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出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六個一”便民、為民、利民服務新模式,其中就包括一站式服務受理,一條綠色服務通道,一次性現場勘察等。
引入互聯網技術進入“微”時代,就是這一轉變帶來的變化。今年3月,國網鞍山公司建立微信服務公共賬號和用戶手機信息平臺,停電通知、電力知識、電力政策等在平臺上及時發布,用戶也能快速查詢賬戶余額等信息;公司還開通了“微信辦電”、“QQ辦電”、電話預約等服務,增添辦電的靈活性。過去,客戶申報一項業務需反復前來咨詢和修改,現在客戶只需把資料原件拍照,發到微信公共號,工作人員就會檢查反饋,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和重復勞動。
客戶申請被受理后,國網鞍山公司量身派遣客戶經理,義務為其后期設計、營銷、施工等環節“穿針引線”,變過去由客戶挨個跑手續為公司的內部工作流程,讓“電托”徹底沒有了市場。
換位思考主動服務融入市場
去年以來隨著東北經濟增速放緩,全社會用電量、電網售電量下降的壓力增大,對此國網鞍山公司換位思考,站在客戶的角度主動送服務,以此廣開售電源頭,助力鞍山地區售電量不降反升。
鞍山神龍騰達工貿有限公司去年經招商引資進駐臺安縣工業園,企業剛剛投資落戶,國網鞍山公司的客戶經理就主動登門。考慮到客戶工程工期時間緊、建設資金困難等實際情況,鞍山公司經反復研究,為神龍騰達公司開辟“綠色通道”,減少辦電環節,保證變電所及時供電。神龍公司副總經理周存行說,新廠房建成后的一個月時間內,我們66千伏變電站就提前竣工,一點都沒有耽誤項目開工。
原先,很多企業在工程建設時往往不考慮供電問題,等廠房建成后再去申請辦電,加上當時手續煩瑣、過程漫長,往往耽誤了開工生產。而今,鞍山供電公司要求銷售服務人員主動跟各工業園區聯系,及時掌握新建企業信息,積極上門開展服務,最大限度避免了企業受供電瓶頸制約。
提前開發市場,廣開售電源頭,幫助國網鞍山公司售電量大幅增長。公司上半年完成售電量102.9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8.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4%,增幅高居遼寧各地市的首位。
精細挖潛要效益也要公益
很多人覺得國家電網系統作為中國北方唯一的供電提供商,在擴大市場占有率上沒有什么潛力可以挖掘了。但是國網鞍山公司總經理徐波則認為,在擴大銷售對象、完善供電體系方面,即便是壟斷單位也有很大空間,關鍵是做好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并將追求效益與造福社會相結合。
“鋼都”鞍山作為耗電大市,國網鞍山公司緊跟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步伐,通過科學規劃配網布局,合理分配線路負荷打破供電瓶頸,并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提升配網運行維護效率和安全穩定。今年上半年,公司新投運66千伏大用戶重點工程共7項,新增用電容量28.5萬千伏安,同比增加168.87%,預計年增售電量6.3億千瓦時。
坐落在岫巖縣的鞍山市鞍輪集團是當地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由于歷史原因,這家遼寧省內生產斜交輕重型輪胎的龍頭企業從2002年起一直是自建小火力發電廠、通過燃煤發電來供給生產動力,年消耗燃煤10萬余噸。這種自建小火電廠自給發電的模式,其污染物排放遠遠超出國家標準,被國家打上了“國控污染源”的烙印。周邊居民也反映,以前工廠生產時,衣服不敢晾,門窗不敢開,出去走一圈滿鼻子都是灰。
國網鞍山公司在排查中發現鞍輪集團的情況后,先后十幾次上門研究供電方案。經反復磋商,公司制定了低于鞍輪集團自發電成本的售電方案,并一一破解用電接網存在的難題,最終簽訂了雙贏的供電協議。隨后公司快速落實,鞍輪集團受電工程不久前一次順利通過了驗收。
據初步統計,鞍輪集團接網用電后,每天平均耗電量為25.53萬千瓦時,每天可在當地減少直燃煤170.2噸,直接減排二氧化碳254.53噸,二氧化硫7.66噸、氮氧化物3.83噸,還當地百姓一片碧水藍天。
(本文章摘自11月17日《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