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26
中國鋁業總公司近日宣布,在連續數年虧損后,2015年中鋁有望實現各板塊全面扭虧。
2014年以來,雖然全球經濟有所復蘇,但市場信心仍顯不足,供需結構性矛盾還很突出,國內原鋁現貨甚至一度跌破12500元/噸,銅價單日下挫幅度創六年之最。不過,中鋁總公司負責人表示,經過幾年努力,中鋁的業務范圍涵蓋了鋁、銅和稀土行業的全產業鏈,對于低迷市場環境具備預估能力,有相當的把握確保2015年各個板塊實現盈利。
扭虧的信心一方面來自多元化發展帶來的收益。中鋁深耕多年的多元化發展策略已經見到了成效,對于單一板塊的依賴程度大幅度降低,這不僅減少了集團的虧損面比例,并貢獻了新的盈利點。2014年銅板塊、稀有稀土板塊,工程技術板塊、財務板塊等均實現了盈利。在虧損最多的鋁板塊,配備了自備電的電解鋁企業和部分氧化鋁企業也在下半年先后實現了扭虧為盈。而中鋁旗下的中鋁稀有稀土公司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備案通過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推進廣西、江蘇、山東、四川等地的產業整合及資源開發。
另一方面,作為資源性企業,中鋁在上游資源領域的優勢仍然明顯。中鋁在老撾和印尼的鋁土礦勘探工作進展順利,這為中鋁轉移國內的過剩產能,建造海外鋁業生產基地提供了保障。在銅資源上,中鋁在西藏金龍找礦勘查項目獲得了世界級超大型銅礦,控制銅資源量超過1000萬噸;旗下的云銅集團銅資源儲量也新增超過70萬噸;中鋁的秘魯特羅莫克銅礦一期選廠初步實現原礦達產。中鋁已成為國際銅業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巨頭。
一直以來,中鋁在鋁板塊的虧損主要受制于兩大短板,一是電解鋁企業自備電比例不足導致的用電成本偏高,二是鋁加工企業在多年的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這兩大短板有望在2015年得到改善。據了解,目前中鋁自備電比率已經超過30%,供電成本下降;同時,中鋁與南車、北車在軌道交通等方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高端合金材料精深加工逐漸成為拳頭產品。
中鋁總公司總經理葛紅林表示,2015年既是中鋁扭虧脫困的轉折之年,也將成為中鋁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中鋁將把創新驅動作為扭虧脫困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提升資產質量和水平,力爭盡快實現股東增值、企業增效、員工增收。
(本文章摘自1月26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