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6-08
近年來,在中國鐵路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國鐵建的海外業務不斷擴大。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鐵建在海外共完成鐵路項目30多項,建成鐵路總里程約7500公里,對打造中國鐵路品牌、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產生了重要影響。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入,海外市場已成為中國鐵建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鐵建董事長孟鳳朝說,目前,中國鐵建國際業務遍及78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250家最大工程承包商中排名第一。
在海外“種下”中國標準
2014年11月20日,中國鐵建中非建設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曹保剛與尼日利亞交通部長簽署了總金額為119.7億美元尼日利亞沿海鐵路商務合同,刷新了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單體合同金額紀錄。“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簽署商務合同,標志著中國鐵路將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走向海外。”中國鐵建總裁張宗言說。
好事成雙。十天后的12月1日20時,隨著尼日利亞交通部長為最后一節軌排擰緊螺栓,中國鐵建承建的尼日利亞鐵路現代化項目第一標段——首都阿布賈至卡杜納鐵路(阿卡鐵路)宣告全線鋪通,通車在即。
“阿卡鐵路是非洲首條采用中國標準建設的現代化鐵路,實現了中國鐵路設計和施工在非洲首次輸出中國標準,對提升中國鐵路標準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國鐵路標準走出去具有重大示范意義和帶動作用。”曹保剛表示。
近年來,中國鐵建通過穩扎穩打,將中國品牌打向了世界各地。據初步統計,中國鐵建先后獲得國際組織和所在國頒發的獎項17項,中國鐵建中非建設尼日利亞公司被第五屆非洲領導人國際峰會授予“非洲優秀工程施工企業”。
國際產能合作的中國優勢
在評價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時,中國鐵建董事長孟鳳朝說,沿海鐵路全線采用中國鐵路標準,這將帶動機械、機車、鋼材、機電等接近40億美元的中國裝備出口。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制造的崛起以及中國品牌的“走出去”,中國產能在海外形成了相互促進的集體優勢。1994年,剛畢業的曹保剛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當時非洲沒有幾家中國企業,而且規模都很小,基本是歐美公司的天下。”2005年后,這一現象逐漸改變,中國企業在非洲越來越多,實力也越來越雄厚。
“得益于祖國實力越來越強大,國家鼓勵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政策逐步完善,中非建設在非洲從單一的建設承包,到為非洲國家整體鐵路網規劃提出參考意見,我們在海外的‘根’越扎越深。”曹保剛說。
作為中國產能“走出去”的踐行者,中國鐵建中非建設在海外建設了中國最大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為中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多余產能轉移創造了良好機遇。目前,已有多家我國的知名企業入駐園區,形成了中國品牌“走出去”的團隊力量。
樹立有責任感的中國形象
中國鐵路與非洲國家的友誼源遠流長。20世紀70年代,中國鐵建實施的坦贊鐵路已成為中非友誼的象征。
“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僅是做生意,還要融入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做一家受當地人尊敬的企業。”曹保剛對此深有感觸。
2011年9月,尼日利亞遭受30年一遇暴雨襲擊,造成數萬災民流離失所,大量房屋被毀。危急時刻,中非建設不提條件,不講價錢,以最快速度組織機械設備和員工奔赴災區。經過四天四夜連續奮戰,疏浚河道8000立方米、清理6座涵洞、加固1座橋梁和修復3處垮塌橋梁、修建臨時便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區民眾生命財產損失。
多年來,中國鐵建中非建設十余次義務參與重大搶險,協助轉移超過50萬受災居民;鋪路打井,緩解了數十個村莊的出行和飲水困難;捐贈學習用品,建設學校,幫助數百名當地孩子順利入學。
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中國鐵建中非建設與當地群眾結下深厚友誼。在修建一條公路時,當地群眾更是自發組織年輕人在夜間為中非建設守護設備。他們說:“中國人是尼日利亞人民值得信賴的朋友,中國鐵建中非建設不愧為有責任感的國際化大公司。”
(本文章摘自6月6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