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石油裝備制造叫響中國品牌
中國青年報:石油裝備制造叫響中國品牌

發布時間:2015-06-18
千里迢迢到了美國公司的大門口,卻被硬生生擋在門外吃了“閉門羹”。這樣的經歷,讓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石鋼管”)總經理白功利記憶深刻。
那是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連續油管”還完全依賴進口。這種低成本、高產量,還省地省事、保護油層的優勢產品,只有兩三家國外公司掌握著核心生產技術。正是擔心被“偷師學藝”,中石油的裝備制造訪美代表團被拒之門外。
2006年,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寶石鋼管展開對“連續油管”技術的科研攻關。兩年后,亞洲第一條、世界第三條連續油管生產線由我國自主建成。由此引發國際市場的快速反應:原先每噸1萬美元的市場報價,一下降至6000美元/噸;原本1至2年的交貨期,也縮短到了3個月。
不僅是“連續油管”,在國際石油裝備市場的各個領域,“中國制造”已成為獨一無二的“中國名片”。包括寶石鋼管在內的24家石油裝備制造企業,已形成覆蓋全產業鏈條的強大“軍團”,成為中國石油裝備“走出去”的中堅力量。
如今,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板塊的海外收入已占到全部收入的半壁江山,多項技術、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營銷網絡覆蓋全球市場,境外營銷服務機構達到68個,分布在53個國家和地區,輻射全球近90%的千萬噸以上產油國;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穩定的國際客戶達940多個。
中國石油裝備“走出去”,靠的是什么?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石機械”)總經理郭孟齊的回答是:三張王牌——技術領先、質量卓越、服務周到。
2006年8月,在時任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過問下,該國同中國石油簽訂了鉆機采購合同和合資建廠協議。在這一被稱為該國“總統項目”的合作中,1臺5000米移運鉆機以卓越性能和先進配置結構,被委內瑞拉石油部長樹立為“樣板鉆機”。此后幾年,寶石機械累計向委方出口鉆機57套,創造了中國企業向同一國家出口鉆機數量之最。
2009年,阿聯酋國家鉆井公司(NDC)最大的鉆機采購項目進行全球招標,總標額達到3億多美元。面對這家被公認為全球最嚴苛的鉆機采購商,寶石機械從13家國內外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中標者。這是亞洲企業首次中標NDC的鉆機采購合同,也是當時國內高端石油鉆井裝備出口的最大一筆訂單。此后6年間,NDC又兩次續簽:2013年總標額26.2億元人民幣、2015年總標額18.8億元人民幣。3次累計訂單金額達到65億元人民幣。作為高端客戶首選品牌,寶石機械這兩次被特免招標。
在NDC駐中石油項目經理內扎爾·埃爾迪布看來,中國制造的石油裝備質量并不亞于歐美國家:“NDC對產品質量有很高要求,寶石機械是全球最大的鉆機生產基地,能為客戶提供多樣性產品,也能為對產品有著高要求的NDC提供選擇。”
除此之外,迪拜“1+1”300英尺自升式海洋鉆井平臺EPC總包項目、俄羅斯低溫鉆機、韓國大宇項目等一系列標志性訂單,也成為寶石機械進軍國際市場的里程碑。
如今的寶石機械,已成為國際高端客戶的主流品牌。國際市場采購的中國鉆機中,有75%以上出自寶石機械,尤其是在北美高端市場和中東主產油氣區,寶石機械占據新增鉆機30%的市場份額,占有明顯優勢。
與眾多國際高端客戶建立起的穩定合作關系,為中國石油裝備制造贏得了廣泛的依賴和尊重,連對手也豎起了大拇指。在一次國際同臺競標后,堪稱全球石油鉆采裝備行業老大的美國國民油井公司CEO表示:“寶石機械是我們敬重的對手。”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設立,將為中國的石油裝備出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石油集團裝備制造分公司總經理張晗亮表示,“未來,我們將聚焦國際和海洋高端石油裝備市場,加大裝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研發,進一步加快中國石油裝備‘走出去’的步伐。”
(本文章摘自6月18日《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