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中國航信探索國企改革新路徑
經濟參考:中國航信探索國企改革新路徑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 發布時間:2016-10-19
中央提出的“雙創”、“互聯網+”等轉型戰略相繼落地,不僅為活躍企業經營、提振經濟起到重大推動作用,也為國企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加內部孵化的方式,逐漸探索出一條國企改革的新路徑。
2016年4月15日凌晨,隨著國航第一張在開放國產化環境中成功出票的電子客票生成,中國航信國航電子客票系統國產化切換轉移成功。在西藏航空、首都航空成功試點運行半年后,國航的電子客票交易系統將全部運行于中國航信打造的國產化平臺之上。
中國航信研發的這套電子客票系統是我國“核高基”重大專項的重點項目,其成功上線,不但能夠打破國外IT企業對我國航空信息領域的長年壟斷,為國內航空公司節約大量成本,還能真正做到航空信息系統的自主、安全、可控,在大大降低安全風險的同時,做到系統的穩定運行。
中國航信監事會主席、“核高基”課題負責人黃源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中國航信一直以來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從上世紀80年代初引進第一臺國外大型主機,創造性地進行了支持多航空公司共享的本地改造,使中國民航的信息化水平走在交通系統前列。近年來,中國航信通過構建開放式平臺,采用漸進方式實現由傳統大型主機系統向國產小型機X86體系的遷移,支撐中國航空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滿足互聯網時代平臺對大規模海量處理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的要求。
黃源昌介紹,電子客票系統為中國民航核心交易系統,服務范圍覆蓋海內外,承載著全球第三的業務處理量,為國家重點監管的行業信息系統之一。因此,從項目申請,到系統研發,到最后的項目驗收,中國航信都堅持以自主創新為導向,最終通過采用中標麒麟操作系統、達夢數據庫、中國航信自主知識產權中間件全面替換國外廠商系統,對中國民航核心信息平臺的升級換代和網絡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黃源昌還介紹,回顧中國航信發展歷程,在緊追國際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自主創新已經成為公司發展的指導思想。早在1995年,中國航信每年就開始對應用系統進行兩三百項改進,并能夠根據中國市場的特殊情況,為航空公司定制信息管理架構。在此基礎上,中國航信積累了大量研發經驗,不但使得公司最終研發出可以代替國外技術和設備的新一代電子客票系統,還有了和國外企業一較高下的硬實力。
中國航信還介紹,公司未來的目標是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聯合國產軟硬件廠商,將硬件、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全部國產化。這既是作為國企對國家信息安全的責任擔當,也幫助國產基礎軟件行業走出沒人敢用的困境,更能夠將中國的國產軟硬件廠商形成一個體系,搶回被美國IT業八大金剛綁架多年的中國市場,并且共同走向國際市場去爭奪新的利潤。
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中國航信還順應了“互聯網+”和“雙創”的大趨勢,通過內部孵化的方式,打造出“航旅縱橫”這樣純粹的互聯網企業,不但增加了企業的活力,也為國企在互聯網時代繼續做大做強積累了經驗。
“航旅縱橫”是中國航信歷史上第一個內部孵化項目、第一個大規模使用開源的項目、第一個移動互聯網項目。其前身是中國航信內部的“航旅縱橫”項目組。中航信移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薄滿輝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最初航旅縱橫是他和團隊成員利用業余時間,基于對行業痛點的理解,開發出的移動APP原型。這一APP通過對民航數據深度整合,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主動為旅客提供及時、全面、權威的民航信息服務,上線后迅速得到了用戶的青睞。
在得到用戶熱捧的同時,航旅縱橫項目也得到了中國航信的認可和支持。為了支持航旅縱橫項目,中國航信作為母公司,不但給了項目團隊巨大的發展空間,還于2014年5月成立中航信移動科技有限公司,使航旅縱橫正式獨立公司化運作。
薄滿輝表示,從個人的“業余興趣”到公司的內部項目,最后成為獨立運營的公司,航旅縱橫獲得了中國航信的全力支持,這在國企中并不多見。正因如此,就必須把航旅縱橫做好,起到應有的示范作用,給更多渴望創新的國企以信心。
中國航信的多位主要負責人都表示,航旅縱橫的成功意義重大,是國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的典型代表。一方面,航旅縱橫積極將國企良好的資源優勢與靈活的互聯網發展方式相結合,進一步挖掘出國企巨大的發展潛力,大力提升了民航信息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航旅縱橫的誕生和運營,積累了成熟的現代公司運營經驗,為國企探索轉型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
本文摘自:《經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