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6-12-15
作為國內軌道交通唯一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并大批量應用的高科技企業,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不斷改革創新,成功實現了戰略轉型。公司擁有國內最為先進的軌道交通牽引電傳動、變流控制等十大核心技術,產業領域輻射到風力發電、電動汽車、工業變流、智能電網、工業傳動等10多個領域。2015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
基層智慧是創新的源泉
姚恩群是公司制造中心的庫管員,在工作中她發現某型號的電子元器件入庫兩年了無人領用,于是提交了“合理利用積壓庫存”的建議。經過驗證,價值9萬元的積壓庫存“活”了起來,此舉為公司節約了6萬多元采購成本,姚恩群也獲得了“員工積分”。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公司黨委書記丁榮軍體會到,只有激發基層人才的創新動力,才能讓企業創新遍地開花。
“員工積分獎”是中車株洲所的創新載體之一。活動開展以來,公司收到來自一線生產工人的合理建議多達10672條,其中30%左右的建議被采納實施。
“專利墻”是中車株洲所子公司時代新材的創新載體,普通技術員孫照亮的名字也被刻在上面。孫照亮在一次乘坐地鐵時發現,地鐵車門與站臺之間存在縫隙,乘客上下車可能不慎踏入縫隙造成安全隱患。能否在車門上安裝擋板之類的裝置?回公司后他經過幾次試驗,很快“站臺防踏空裝置”研制成功,并為公司帶來140套訂單。目前,時代新材有302項專利,400多位員工名字上了“專利墻”。
如今,中車株洲所已經形成了包括創業基金激勵、虛擬股權激勵、創新成果激勵等在內的多層次創新激勵體系,為員工搭建了寬廣的“創新激勵平臺”。2015年,中車株洲所一次性拿出1000多萬元,對取得創新成果的團隊和個人給予特別獎勵。
人才培養是創新的保證
丁榮軍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一直保持著與年輕科研員工在一起開展技術交流的習慣。“科研課題總是分給我們青年科研骨干,并給予支持和幫助,盡可能給我們創造成長的條件。”擔任公司SIC電力電子器件集成制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開發的李誠瞻博士說。
“我才工作兩年,沒想到公司竟然讓我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去年,剛過30歲的年輕博士趙慧宇收到了時代新材下屬的橡膠元件公司總經理任命書。在中車株洲所,像趙慧宇這樣被重用的年輕骨干不在少數。公司采用了“師帶徒”“壓擔子”的人才培養方法,新員工都會與相關技術專家簽訂一份培養協議,充分發揮專家的傳幫帶作用。“這種制度為年輕員工快速成長提供了好的機會,新進的員工兩到三年后都會成長為行業骨干。”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江華介紹,目前活躍在中車株洲所各類研發平臺上青年員工占總人數的70%以上,公司1130名中高級技術研發骨干平均年齡只有36歲。
資金投入是創新的動力
中車時代電氣公司是中車株洲所旗下從事軌道交通車輛“大腦”和“心臟”研發的高新科技上市企業。作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核心力量,2015年,該公司創新研發投入達9.58億元,占銷售收入的6.77%。如此高的研發投入,使中車株洲所的創新動力十足。
除了在研發階段的大量投入確保了創新的動力之外,全面深化改革所帶來的稅收優惠紅利,也使公司有了更多資金投入創新。
2015年,中車時代電氣新成立運營一家軟件公司,初始投資達1億元。株洲市國稅局了解到中車時代電氣的資金需求后,組織稅務專家到企業指導新成立的軟件公司按財稅改革政策獲取“兩免三減半”、軟件企業退稅稅收優惠,僅軟件公司一年就因享受財稅改革紅利增加創新研發資金8000萬元。據株洲市國稅局副局長楊紅葉介紹,中車時代電氣是湖南省享受增值稅退稅政策單筆最大的單位,2015年,該公司享受軟件退稅1.8億元,所得稅減免3億元。
“全面深化改革讓企業有了真切的獲得感!”中車時代電氣公司黨委書記杜勁松告訴記者,公司切切實實享受到了財稅改革的紅利,稅務部門的各項服務創新,為中車時代電氣“創新資金池”注入了強勁的“資本動力”,使企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
本文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