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7-01-16
位于革命老區廣西百色市的百礦集團是一家具有60年歷史的老牌資源型國企。和不少老牌國企一樣,進入新世紀以來,百礦集團也陷入了產業結構單一的困境。為培育企業發展新動能,集團從2013年開始推進煤電鋁一體化產業戰略,在短短3年時間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百礦是如何確定轉型突破口的?作為一家從未涉足過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領域的企業,百礦又是怎樣成功突圍的?
面對記者的提問,百礦集團董事長黃啟江說:“企業轉型的難度不亞于二次創業。60年前,我們從零開始,進軍煤炭產業;60年后的今天,我們再一次‘白手起家’。”
方向如何選定
先找自身的優勢和瓶頸
2013年,“一帶一路”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廣西作為連接東盟的重要區域,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彼時,百礦集團還在為怎樣轉型“頭疼”,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瞬間為猶疑中的百礦指明了方向。
統計顯示,百色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鋁土礦占全國近四分之一的儲量,鋁產業可以說是百色的傳統優勢工業。2015年,百色地區氧化鋁產量已近1000萬噸,占全國總量的約15%,但其他鋁產品受制于產業結構、能源消耗及排放等,一直發展滯后,資源優勢沒有轉換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可以說,對百色而言,鋁既是資源優勢又是發展瓶頸。
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指引及當地實際,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百礦集團做出了戰略上的巨大調整,提出積極推進煤電鋁一體化的轉型思路。按照相關規劃,由百礦牽頭,將煤炭資源轉換成電力資源,利用相對便宜的自備電力構建鋁產業鏈、熱電聯產工業鏈和配套產業鏈,實現百色地區的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百礦集團在煤炭行業是老牌國企,但是在電力和鋁業行業,完全是新手,可以說是重新創業。”黃啟江說,老牌國企普遍具有一項優勢,就是有迎難而上的精神,有老黃牛般兢兢業業的傳統。在百礦集團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從2013年一期工程正式實施,到2015年底,一期2×350MV自備電廠和年產30萬噸直供鋁水項目實現投產,百礦用僅僅1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價值50億元的建設投資,又一次創造了曾經響徹煤炭行業的“百礦速度”,電廠和鋁廠的各項生產和環保指標也達到了設計要求。
目標怎樣實現
科技支撐永遠是重中之重
“科技支撐是企業發展、改革、升級最堅實的基礎。”黃啟江說,當年的百礦在資金短缺、經驗缺乏的情況下,積極走中國機械化產煤道路。起初,連廣西業內不少專家都認為當地地質條件過于復雜,無法適應機械化產煤的條件,但百礦通過考察,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技術途徑,這才把這條難度極高的煤產業發展道路打通。
此后,百礦又不斷探索科學管理方式,提出了符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的“五化管理”模式,即開采機械化、礦產安全管理信息化、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隊伍專業化和整個礦井花園化。通過科學管理,百礦煤炭生產的安全和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這項探索也得到了國家安監總局的高度認可,確定百礦集團為中國中小型煤礦標桿礦井。
此次推進煤電鋁一體化工程,百礦依舊緊抓科技這條生命線。黃啟江回憶說,當時,煤炭市場量價齊跌,資金和人才普遍不足,但這些都沒能阻擋百礦前進的步伐。面對轉型的巨大壓力,百礦成功建成廣西首個煤電鋁一體化項目,構建起煤電鋁一體化、生態錳產業一體化等多層次、立體化的循環產業體系,資產增至近200億元。
目前,百礦集團已經與上海交通大學形成深度合作,主要進行復合型新材料的研發,力爭在航天、航空、現代電子、高鐵等現代用鋁材料方面實現突破。“我們希望擁有更多的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在科技發展道路上繼續精益求精、不斷探索。”黃啟江說。
未來前景幾何
推動傳統有色轉型優質產業
憑借煤電鋁一體化改革,百礦集團實現了又一次飛躍:原煤生產能力由不足15萬噸/年迅速提高到500萬噸/年;噸煤電耗從11.3元降到6.7元;年產值從不到8000萬元增長到12億元,利稅從不到1000萬元增長到4.6億元,5000余職工的人均年收入從4300元增長到7.1萬元。目前,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31億元,擁有全資和控股企業28家,集團已經由單一的煤炭產業,發展到以煤電鋁一體化為核心產業,產業延伸至生態錳產業一體化、錳礦、煤炭物流、煤機制造、建材地產以及煤礦專業工程技術服務等行業。
“有色行業是傳統產業,但從全國的大格局來看,它應該可以成為一個優質的傳統產業。我們國家的人均用鋁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這意味著產業發展空間巨大。目前,整個行業高能耗、高排放的情況依舊嚴重,這意味著生產工藝、關鍵技術上仍有巨大的改進空間。”黃啟江說,自己對于產業、企業的未來非常有信心。未來,百礦將圍繞“煤電鋁網”和“生態錳”兩個循環經濟產業鏈條,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百礦集團產業升級;堅持資源、人才、文化三輪驅動,圍繞打造實體實業、商貿物流、資本經營三駕馬車齊頭并進,做穩做優煤炭產業,做實做好電力產業,做大做強鋁產業,做精做深錳產業,做廣做長商貿物流,做活做通金融板塊,力爭“十三五”期間實現原煤產量突破2000萬噸,碳酸錳產業一體化體系年產200萬噸,發電裝機容量350萬千瓦,鋁水150萬噸的目標。
本文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