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魯能集團積極推進國企轉型
人民日報:魯能集團積極推進國企轉型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7-03-22
魯能集團將綠色理念貫穿到產品開發全過程,形成生態至上的開發標準;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使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
近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和中國指數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17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上,魯能集團憑借突破式的業績增幅,榮獲“2017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第十五名,“2017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成長性TOP10”第一名、“2017中國特色地產運營優秀企業——綠色地產”稱號。魯能集團快速增長的背后,是企業將自身發展主動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大局,契合國家發展戰略,積極進行創新的結果。
形成生態至上開發標準
2015年以來,魯能集團將企業綠色理念貫穿到產品開發全過程,從論證、策劃,到建設、運營,都將生態放在第一位,形成了生態至上的開發標準;同時,把綠色理念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倡導綠色開發、綠色社區、綠色建筑、綠色生活。
魯能集團在全面做好綠色建筑標準認證的基礎上,廣泛推行WELL認證、海綿城市、百年住宅等綠色標準體系,率先在魯能公館全系產品中開展WELL認證,在各重點開發區域實施“海綿城市”“百年住宅”計劃。憑借在全國11個城市、約2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獲得綠色建筑認證的成績,魯能集團榮登“標準排名2016中國綠房企TOP10”。
同時,魯能集團以保護性開發為宗旨,在長白山、九寨溝、文昌、千島湖等區域投資開發文旅產品線“魯能勝地”,把握生態保護和旅游體驗的平衡點,最大化保護自然環境和原生文化。目前,隨著“魯能勝地”“美麗鄉村”“魯能泰山7號”等生態綠色產品逐漸落地,魯能的綠色生態產品線已經鋪設完成。
從“房地產+”轉向“泛產業地產”
魯能集團順應形勢確立企業定位:以“泛產業地產發展商”的目標,布局商業地產、文旅地產、體育地產、健康地產、科技地產、民生地產、美麗鄉村等領域,引領產業發展新模式,促進生活方式新轉變,服務經濟社會新常態。
“泛產業地產囊括了多種房地產形態,是一種以相關產業為支撐的綜合體模式。”魯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泛產業地產開發為引領,魯能的產業布局涵蓋商業、文旅、體育、健康、科技等多個方向,產業鏈上下游相互補充,形成以地產開發為平臺的產業集群。
業內人士認為,魯能的做法已經脫離了傳統意義上地產開發乃至產業地產的范疇,而是以地產開發為牽引,延伸至商業、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運動保健、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并通過資源的整合將不同元素及產業鏈上下游串聯起來,從而形成一個自成一體的生態圈。
在此基礎上,魯能逐步完成了從傳統房企的“房地產+”向“泛產業地產”思維轉變,圍繞七大產業模塊,實現了從住宅到商業,再到旅游、健康、農業、體育、科技等新型地產業態的多條線覆蓋。
積極踐行國家戰略
自2016年4月正式推出“美麗鄉村”產品線以來,魯能集團已先后在河北文安、重慶江津等地展開戰略布局,隨后又相繼與成都龍泉驛、湖北孝感等地政府部門推進創新合作機制,使得“美麗鄉村”產品線及特色小鎮全國布局不斷提速。
在“全民健身”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體育地產“魯能泰山7號”以體育休閑產業鏈衍生為核心,探討體育與住宅地產模塊的優化組合,形成獨具魯能特色的復合型運動人居生活。
為響應“健康中國”國策,魯能集團結合企業基因和產業分析,發展活力養老、智慧健康、綠色抗衰三大核心健康服務體系,與旅游、體育、農業、金融等多產業跨界融合,打造健康地產“魯能泰山9號”,以健康社區、健康特色小鎮、健康度假目的地三類產品定義中國中產階級的“國際健康休閑生活方式”。
同時,魯能集團還將積極響應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肩負央企責任,全面參與政府主導的社會安居、民生改善、生活保障工程,保障“居者有其屋”。同時,將綠色建筑標準帶入保障房、棚戶區改造房建設工程,打造更高品質、更加宜居的“魯能民生綠色家園”產品線,實實在在改善普通老百姓的居住環境。
“縱觀地產央企,魯能集團近年來在踐行國家戰略方面確實是‘先行者’,該公司在綠色建筑、美麗鄉村、體育休閑產業等方面的實踐為其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行業影響力實現快速提升做了很好的注腳。”業內人士說。
本文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