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中國青年報:央企人才離崗創業吃下“第一只螃蟹”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2017-04-20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出身的李新碩,真成了一股極具穿透力的電磁波。她從中國電科這個軍工“巨頭”的內部“穿越”到體制外離崗創業,激起一陣強沖擊波。

        “創業者”李新碩放棄正處級身份和令人艷羨的幾十萬年薪,吃下央企人才離崗創業的“第一只螃蟹”,她要搭起一座橋,讓體制內外的資源、資本在這里順理成章地“握手”,以此激發出央企與社會資源融合創新的力量。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體量龐大、掌握核心資源的央企如何從“高冷、神秘”走向開放、包容,并成為“雙創”大潮的中堅力量?李新碩和她年輕的創業團隊要做的是,“讓大象跳起舞來”。

        創新大賽激發創意和激情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潮涌動之前,“不安分”的李新碩已經開始試水。2011年,李新碩和同事在中國電科發起面向集團員工的“藍星”創投大賽。她敏銳地察覺到,傳統的結構和體制讓軍工央企難以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和市場,“里面走不出去,外面的資源也進不來”,央企得天獨厚的優勢正在褪去,“當時希望通過大賽,激發內部青年對創新的激情,喚起央企的內生動力”。

        到了“應該面向充分競爭的市場”的時候了。通過3年的集團內實踐探索,中國電科黨組的思路愈發清晰:要在全國推動央企平臺的創投孵化,服務于央企和全社會的青年創業團隊,把中國電科和央企兄弟單位的技術、市場資源和資本融合起來。

        那時,北京的大街小巷還沒有飄香的創業咖啡,更沒有過如此大規模的路演。第二屆“藍星”的現場已經“很瘋狂”,包括十幾個在場的廳級領導,“看到青年技術人員對市場的理解和創新的激情,都特別受震動”。

        2014年5月28日,生發于“藍星”的中國電科“熠星”創新創意大賽在清華大學亮相,引發諸多“化學反應”。大賽確定了市場化配置資源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模式,并由此推動科研管理體制的根本轉變——從項目立項申報變為海選擇優;從專家評審變為專家輔導;從立項行政決策變為市場化雙向選擇;從行政撥款變為天使投資。而這些機制體制創新恰恰是央企雙創中的“硬骨頭”。

        2016年10月,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正式成為國資委面向所有中央企業的雙創平臺,邁出了央企科技創新生態構建的重要一步。參賽項目達1237項,圍繞著“智慧”和“安全”的核心,涉及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與無人系統、網絡安全和物聯網與新型智慧城市等領域。青年科技人員高漲的創新活力匯集成一股新動能。

        成為電科“小崗村”

        熱熱鬧鬧的大賽辦起來了,李新碩的壓力卻更大了:“如何把調動起來的創新激情落到實處?”

        在央企內部搞雙創,李新碩有自己的想法:從國家到地方,推出了一個又一個鼓勵國有企業搞雙創的政策,口子越開越大,可十幾個政策要保證不“空轉”,需要有人來“啃”下橫在“最后一公里”上的坎兒。

        要在央企裝上市場的“手”,李新碩深切體會到,這種自我革命,“痛徹心扉”。

        曾有一個讓她印象很深的項目,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按照傳統體制內的培育機制,必須要走立項等流程,“跑下來至少要半年”,可如今技術變革飛快,可能技術迭代只有半年時間,那時再做就沒機會了。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培育新的模式,讓年輕人把他們對市場技術的理解轉化成可利用的產品推廣出來。

        “集團黨組的決心特別大。”她表示,3年深耕,“熠星”在體制機制上建立了完整的制度流程,“所有機制流程都通過了集團黨組會,而今在法律上是完全可行的。”

        這是一條覆蓋“創意-技術-產品-產業”全鏈條的創新高速通道,兩級孵化模式,針對不同成熟度的項目“量身定做”。對于成熟度較低的“創意”項目,中國電科投入資源進行“零”級孵化,實現“創意到技術”的突破,形成知識產權、樣機和產品雛形等;成熟度較高的“技術”項目,對接社會資本,進行“技術到產業”的孵化,產出成熟產品,直接面向市場。

        “熠星”推行開放式的人才流動機制。孵化階段可保留團隊在原單位的人事關系,在孵化結束后允許返回原單位。這解除了科技人員的后顧之憂,促進創新人才在不同主體間的良性流動。

        “熠星”允許社會資本與團隊組建股份制小微項目公司,同時明確科技成果轉化一定比例的獎勵給團隊,保證團隊在創新活動中的核心作用和智力因素的市場價值,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創業的動力與活力。

        團隊中有人堅持不下去了,認為“可能永遠看不到天亮”;而李新碩卻甘愿當一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拓荒者。她清楚這個過程“會是問題一個接一個,會很孤獨,而這正是一個創業者必須有的堅持”。

        2016年2月,國務院發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明確下放科技成果的處置權、收益權和分配權。李新碩看到了新機遇:“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通過一個跳出體制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建立起一套服務于央企、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商業模式。”

        于是,中國電科的“小崗村”成立了,2016年3月24日,李新碩和同事完成身份轉變,成為從央企離崗創業的第一批人,“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激發每個微小單元的創新活力

        切換到創業者的角色后,李新碩反而覺得輕松了。她和團隊共同打造的奇聚聯創雙創服務平臺,如今坐落在成都金牛區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創業園區里。她正在把自己對雙創的理解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

        李新碩對于構建央企的專業雙創平臺有著自己的思考。她認為,雙創的根本是國有資本、大中型企業和資源型機構搭臺,各種所有制唱戲,“關鍵要讓體制內外握手”。帶著這樣的思考,奇聚聯創和金牛區政府聯手建起全國首個市民雙創學院。

        令當地政府好奇的是,李新碩有那么“高大上”的央企資源,為什么愿意到社區里來做這么細枝末節的事情?李新碩認為:“創投的路上,每一件事都特別具體,都是要一點點去咬掉資源融合的難點。”

        她解釋說,這是一個央企特色的孵化器,基礎層是中國電科的技術引擎支持;牽手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作為事業法人提供教育標準;頂層是一個個小微公司,“這就是國有和非國有資源交互、共生共贏的生態圈”。

        去年7月,年輕人李慶帶著自己平均年齡26歲STEAM社區教育團隊入駐園區,當時遇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難題。入駐后,奇聚聯創的創投經理幫助這個小團隊重新梳理商業模式和架構,運用央企和科研院所的資源背景,幫助他們引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未來學校實驗室專家資源,豐富完善課程體系。李慶說:“一年不到的時間,我們現在已經有3個社區服務點,營收達到200萬元。”

        “這是典型的家庭級創投項目。普通市民有很好的想法,卻沒有政策資源、專家資源,憑個人的力量很難摸到這些幾乎在‘天上’的資源。”李新碩說,“園區特意為社區青年家庭創業提供了項目培育和投融資的全鏈條服務。很多項目前臺可能就是一個家庭,或是幾個殘疾人,如果背后有非常強大的來自央企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平臺和技術平臺支撐,能有機會走得更遠。”

        “中國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高技能的人才,與8億左右的勞動力結合起來,能創造的財富是難以估算的。”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的這番話令李新碩心潮澎湃。她說:“這正是我們這些年所認定的央企雙創的核心價值所在。”歸根到底,就是“要激發每一個微小單元的創新活力”。

        實際上,李新碩在中國電科外建起的創投孵化新生態,符合中國電科的戰略選擇,“我們是共生共贏的生態,有可能某個核心業務由我們做第三方服務,也有可能形成確權的權益關系。”

        “先跳出來”的李新碩要做的就是把創業的機制建立起來,把創新的夢想平臺搭起來。

                   本文摘自:《中國青年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手机在线观看?v无码片| av无码播放一级毛片免费野外|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三上悠亚ssⅰn939无码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 久久国产高清字幕中文| 中文字幕av高清片|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 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最新版天堂资源中文网| 色综合中文字幕|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最经典的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今天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