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能源安全新戰略 助力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能源安全新戰略 助力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24-07-01
十年來,廣東電網以實際行動踐行高質量發展,積極投身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能源消費、清潔供應、技術變革、體制創新和國際合作,更好支撐和服務廣東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能源消費提質增效 低碳轉型持續發力
近年來,廣東電網通過促進能源消費服務更加優質普惠,努力打造多元綠色高效的現代供電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廣東電網已推動17個地市政府或行業協會出臺38項電能替代專項方案。自2020年以來,廣東電網已完成了電能替代電量1152億千瓦時。
這一場能源消費革命之風不止是在工商業側發力,同樣吹到了每一個群眾身邊。為了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廣東電網不斷完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于2022年實現全省充電樁鄉鎮全覆蓋,截至2023年底累計投運超3.5萬支。
能源消費革命對電能的消費側安全可靠供應同樣提出了更高要求。廣東電網著力把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打造成供電可靠性的“示范區”,至2023年12月底,大灣區內地9市年平均停電時間降至42.3分鐘,廣州、佛山、東莞入選“獲得電力”標桿城市。大灣區供電可靠性保持世界主要灣區先進水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廣州南沙自貿區邁入國際頂尖行列,“以全市域數字電網建設打造供電高可靠性示范樣本”獲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十佳解決方案”大獎。
綠色、可靠供給引領“新風” 電力重器向“新”而行
十年來,廣東電網一直致力于構建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電力安全供給新格局,有序推動主體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轉變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在廣東,新能源已從綠色低碳轉型的“新勢力”成長為“生力軍”,截至今年5月底,廣東新能源裝機容量達5183萬千瓦,占比達25.7%,是發電裝機容量的最大增長點,每年相當于為廣東節約標準煤35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9600萬噸。
新能源裝機比例的增加,對系統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東電網大力推進儲能系統建設,截至去年底,廣東新型儲能電站累計裝機規模突破160萬千瓦,同比增長125%。全國首個500千伏“近零能耗”雙碳示范站、大灣區規模最大的儲能電站佛山寶塘項目均已正式投產,廣東省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創新實證示范項目等被列入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
廣東電網不斷在能源供給側深入探索,結合廣東海岸線長、海洋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推動創新海洋用能,2023年6月14日,首臺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南鯤”號投入試運行,標志著我國兆瓦級波浪能發電技術正式進入工程應用階段。
綠色能源“發得出”,更要“用得上”。2023年廣東電網在大灣區建成了世界上容量最大、可實現分區互聯的柔性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使大灣區供電能力提升80%,大灣區清潔能源消納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超過60%,至此,長期困擾廣東電網運行的短路電流超標、交直流相互影響、大面積停電風險三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改革驅動高質量發展 合作共贏譜寫新篇
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廣東電網敢為人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推動電力資源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效率優化配置,激發體制機制新活力。
2023年12月,國內交易規模最大的電力現貨市場——廣東電力現貨市場國內首批轉入正式運行,標志廣東電力市場化邁上新臺階。截至2023年底,共有7.94萬家經營主體進入廣東電力市場,市場電量規模超過5750億千瓦時,占當地全社會用電量比重近七成,僅2023年就疏導發電成本359.3億元。
2023年11月,廣東將參與綠電交易的發電主體范圍擴大至包括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開啟了南方電網區域內分布式光伏項目參與綠電交易的先河。“13.3萬千瓦時拿下第一單!”2024年2月,粵瀧發電公司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以“集中競價、事后交易”的新方式完成綠電交易,成為南方電網區域分布式光伏項目參與綠電交易的先例。
從2021年開啟綠電交易試點到2023年年底,廣東累計銷售綠證205萬張,支撐廣東出口產值超百億元。截至2024年6月7日,廣東電網綠電總成交電量已達到47.83億千瓦時,其中分布式成交電量523萬千瓦時。
除了市場化交易等機制創新外,廣東電網更是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國際能源合作注入更多活力與動力。
“希望南方電網公司發揮國家級電力應急研究中心與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作用,為助力太平洋島國防災減災救災貢獻‘南網智慧’。”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