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哈電集團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發展全局核心位置
光明日報:哈電集團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發展全局核心位置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24-05-12
5月11日,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第五屆科技創新大會在哈電集團江北科研基地舉行。
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抽水蓄能機組、高溫氣冷堆、“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清潔高效火電裝備、先進電機、節能環保、智能裝備……眾多硬核的科技成果在本次大會的科技創新成果展覽中一一亮相。
哈電集團參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投入商業運行
面臨科技創新競爭新態勢,作為有70余年歷史的,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哈電集團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哈爾濱三大動力路上,國家級發電設備研究中心研發基地建設開足馬力。未來不久,國內最大容量的永磁電機試驗基地及國內首個主氦風機試驗基地也將陸續投入運行。
近年來,哈電集團科研能力建設再上新臺階,搭建了以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原創技術策源地等國家級創新平臺為依托的“一中心四平臺”創新體系,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生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在人才建設方面,哈電集團建立健全“三級組織抓人才”工作體系、“三類三層多級”人才發展體系和“1+1+N”的人才制度體系,遴選57個頭雁創新團隊并單列工資指標6000余萬元用于團隊獎勵,依托哈工大、哈工程“2+N”高校和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自主培養和錄取了110余位工程碩博士,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1人、省高層次人才72人,營造良好人才創新生態。
在協同創新方面,哈電集團用開放的思維、開放的模式、開放的機制加強科技創新,與懷柔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所屬企業牽頭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一重等43家單位組建7個創新聯合體……在與國家實驗室、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交流合作中,哈電集團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和機制,協作共贏之路越走越寬。
2021年6月28日,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百萬千瓦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哈電集團研制的白鶴灘14號機組成為全球首臺發出第一度電的百萬千瓦水電機組,開啟了100萬千瓦機組運行的新時代。
哈電集團研制的白鶴灘14號百萬千瓦水電機組
“我們要像排球隊一樣,不光要學會攔網和接球,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扣球?!睒s獲“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的哈電集團首席科學家覃大清認為,這個扣球就是創新。
一直以來,哈電集團始終堅持聚焦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填補了一批電力裝備領域技術空白。
——從單機容量40萬千瓦、700米超高水頭的陽江3臺抽水蓄能機組全部高質量投產發電,到世界單機容量最大扎拉500兆瓦巨型沖擊式水電機組和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惠州中洞400兆瓦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項目成功簽訂,哈電集團水電裝備技術發展持續領跑。
——從靈活高效二次再熱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發電機組,660兆瓦超超臨界褐煤鍋爐,高效超超臨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三超”燃用低熱值煤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陸續成功應用,到參建的世界首例高位布置汽輪機在國華錦界電廠成功投運,并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哈電集團不斷推動我國煤炭機組更靈活、更高效、更清潔、更智能。
——從制造的全球首臺高溫氣冷堆螺旋盤管式直流蒸汽發生器,全球首臺大功率、高溫熱態電磁軸承結構主氦風機成功助力“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投入商業運行,到1300兆瓦級自主化核電發電機實現技術突破,中廣核太平嶺首臺自主化核電發電機正式進入生產制造階段,哈電集團以“中國速度”在核電裝備自主化水平上不斷攀升。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