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我國海上油氣陸續有新發現
經濟日報:我國海上油氣陸續有新發現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5-04-11
近日,我國在南海東部海域深層—超深層勘探發現惠州19-6油田,探明油氣地質儲量超1億噸油當量。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南海東部石油研究院地質總師彭光榮介紹,該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這是我國海上勘探程度最高的凹陷之一,建有惠州、西江兩大油田群,經過近40年的勘探開發,累計生產油氣1.68億噸油當量,所開采的油藏集中于中淺層。惠州19-6油田的勘探發現,展示了我國近海深層—超深層領域巨大的勘探潛力。
彭光榮表示,海上深層—超深層油氣勘探面臨高溫、高壓和復雜流體帶來的多重挑戰。持續加強基礎研究、不斷解放思想,攻克深層優質儲層發育機制、深部油氣保存機理等世界級理論技術難題,創建復合陸緣盆地深層油氣勘探理論技術,是有新發現的原因。
近年來,我國乃至全球新增油氣儲量主要來源于深層。相較中淺層,深層具有溫度高、壓力大、油氣成熟度高和近源成藏等特點,更利于天然氣及輕質油的生成。同時,資源量豐富、勘探程度低,是未來油氣儲量和產量增長的重要接替區。
但是,由于深海地質條件復雜,油氣勘探開發技術難度和投入呈幾何級數增長。一般來說,海水深度大于300米為深水,大于1500米為超深水。此前全球深水油氣勘探一直被少數國際大石油公司壟斷。我國海上油氣勘探開發主要集中于水深小于300米的淺海。
“深海一號”是我國首個自主勘探開發的超深水大氣田,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后,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生產能力實現了從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歷史性跨越,進入“超深水時代”。今年1月,中國海油宣布,“深海一號”累計生產天然氣超100億立方米,生產凝析油超100萬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氣產量超32億立方米,連續3年產量在30億立方米以上,持續保持高產穩產運行狀態。
3月初,中國海油再次表示,位于我國北部灣海域的潿洲10-5油氣田獲得高產油氣流,這是我國北部灣盆地古生界潛山油氣勘探的重大突破,該油氣田位于南海北部灣海域,探井鉆遇油氣層283米,完鉆井深約4840米。經測試,該井日產天然氣約37萬立方米,日產原油約102噸,成為北部灣盆地首個花崗巖潛山油氣勘探發現。
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院長范彩偉介紹,潿西南凹陷是北部灣盆地油氣最富集的凹陷,開展花崗巖潛山成山、成儲、成藏研究攻關,有望實現油氣的勘探突破。
隨著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我國從1993年重新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長期維持在50%以上,確保油氣資源安全穩定供應已成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點。
中國海油首席執行官周心懷表示,這已是中國海油連續2年發現億噸級油田,為海洋油氣持續增產打造了新的增長極。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