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發布時間:2025-06-26
當廣州天河體育中心U16女足決賽的哨聲響起,兩萬名觀眾的吶喊幾乎掀翻穹頂。此刻,南方電網廣東廣州越秀供電局配電部班長劉文德的心跳卻比場上的拼搶更激烈。他緊盯著監測設備,每一次微小的電流波動都牽動神經——這是十五運會競體項目的首金之戰,他的戰場在綠茵場之下,在每一條電纜的脈搏之間。
其實,十五運會的電力保障工作,早在年初已拉開帷幕——
給75座場館上“雙保險”
面對十五運會這場大考,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從今年3月組建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電力保障工作專班。
2025年4月,廣東電網公司增補一批智能化改造項目,重點補強線路可視化、無人機機巢、低壓透明化等方面,充分利用“電鴻”物聯技術,確保保電設備全景可視化,智能巡檢不間斷。目前,全省已按要求完成75個比賽場所雙電源、雙回路供電電源改造,如同為城市電力脈絡裝上“雙保險”。
220千伏花地變電站核心設備升級,對關鍵保電線路實施“靶向治療”,在用戶“零感知”狀態下完成“無感停電作業”;運行三十載的伍仙門變電站,創新采用狹窄空間設備更換“七步法”,在盛夏用電高峰悄然完成“換心”手術。
“這是天花板級別的重視。”廣州供電局資產部總經理李瀚儒直言。僅對主場館廣東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特巡特維就已完成三輪,供電局對所有線路、變電站進行了缺陷排查,不斷地試驗有無問題,全面摸排各項隱患,再一同進行整改,只為做到極致。
從“人海戰”到“數字戰”
南方電網廣東廣州越秀供電局配電部班長劉文德值守的廣東省人民體育場,實現了“場館透明化”——電房設備運行數據實時回傳指揮中心,隱患無所遁形。紅外測溫人員現場復核,與后臺數據雙劍合璧。這僅是廣東電網科技矩陣的冰山一角。
“無人機準備就緒,可以起飛!”6月23日,在惠州220千伏昆山變電站內,隨著電話另一頭智能作業班副班長王磊的指令傳來,一架搭載有紅外測溫功能攝像頭的無人機騰空而起。顯示屏上,主變套管、開關瓷柱等關鍵部位依次呈現,這也標志著惠州供電局無人機替代人工紅外測溫正式進入試點實施階段,為十五運保電裝上“智慧天眼”。
據了解,隨著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臨近,南方電網廣東惠州供電局正全力推進高試紅外測溫無人機替代作業,推動保電手段智能化升級,全力保障惠州賽場電能穩定供應。
“電力保障正從‘人海戰’向‘數字戰’躍遷。”廣東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副總經理任欣元表示,數字電網技術、全覆蓋傳感與智能系統,為這場“只許成功”的戰役提供了全新戰術維度。
本次保電,廣東電網科技“尖兵”盡出:氫旋”無人機搭載千瓦級輕量化電堆,續航達鋰電池3倍,單次任務掃描上百公里輸電通道;“空地隧一體化無人巡檢系統” 自如穿梭場館周邊復雜環境;悟空、哪吒、哮天等機器人戰隊實現配電網全場景覆蓋;植物油變壓器、真空斷路器以零污染詮釋綠色科技融合。
引領開閉幕式保電變革
58歲的電力“老將”陳學東,對這樣的壓力并不陌生。15年前,他作為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電力保障副組長,在悶熱積水的海心沙地下電房,帶領團隊徹夜打磨隱患接頭,最終成就了開閉幕式全程“零差錯”的傳奇。如今,距離退休僅剩兩年的他,再次扛起十五運會開幕式保電專班的帥旗。
“成功是唯一選項,必須確保萬無一失。”陳學東的誓言背后是使命的傳承。這一次,他不僅要守護璀璨舞臺,更要引領一場保電模式的變革——告別亞運會“柴油發電機主供、市電備供”的傳統,十五運會開幕式首次采用“市電與儲能主供、柴發備供”的創新架構。這一國內外大型活動保電領域的首創模式,是大灣區堅強電網與儲能技術飛躍的體現。
賽場上,U16女足的青春身影奮力追逐夢想;賽場邊,一輛靜默的“氫能應急電源車”見證著另一場能源革命。作為國內首臺基于固態儲氫技術的保電車,它全程護航賽事,實現電源無縫切換與負荷穩定運行,更以全程“零排放”踐行綠色諾言。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