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光明日報:中國制造需要怎樣的“氣質”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17-08-16

        “復興號”開展時速350公里體驗運營,京滬高鐵全程縮至4個半小時。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大型客機。新華社發

        我國第一臺拖拉機“東方紅”的生產公司中國一拖如今在生產涵蓋多個機械領域的“東方紅”家族產品。新華社發

        【經濟界面】

        日前,“復興號”在京滬高鐵開啟時速350公里體驗運營,作為“新四大發明”之首的中國高鐵再次引發關注。而在智能手機、民用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各種功能多樣的新產品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今,中國制造的品牌正在變得響亮起來。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東中西部選擇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設國家級示范區,要聚焦創新體制機制、深化開放合作、破解制造業發展瓶頸,與“互聯網+”“雙創”結合,打造先進制造工業云平臺,在創新體系建設、智能和綠色制造等方面先行先試。

        中國制造需要怎樣的“氣質”?如何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強制造強國建設?

        1、高端 “由虛入實”提升制造業“含金量”

        【案例】

        走進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多款無人機產品讓人眼花繚亂。其中,一款飛在空中的無人機,還可以根據人的手勢實現飛升和降落,感應非常靈敏。“創新產生的高端產品可以引領新需求。”大疆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近年來,大疆通過創新研發,航拍無人機不斷更新換代,還出現了農用無人機和工業無人機等新產品。

        “十年前,我在深圳蓮花村創業的時候,無人機還不是一個產業。”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滔說,2012年,大疆推出了第一代四旋翼飛行器,開創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并成為第一款可以引領全球科技潮流的中國產品。

        據統計,去年,深圳的無人機企業已經超過300家,生產銷售了全球95%的消費級無人機。“可以說,無人機產業孕育在深圳、興盛在深圳,這里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無人機之都’。”汪滔說。

        如今,在深圳、株洲“動力谷”、武漢“光谷”等地方,創新因子正在流動匯聚。有調查顯示,在2016年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中,我國位列前三。我國制造業的“新版圖”正在逐漸顯現。然而,也正如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的,當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例如投資增速不高,制造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持續下降,資源要素“脫實向虛”趨勢明顯。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林忠欽認為,“脫實向虛”反映出我國制造業“含金量”不高的問題。

        “我國是手機生產第一大國,但去年全部手機企業的利潤不及蘋果公司一家,根本原因還是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一些核心零部件、材料和關鍵技術缺失,也使中國制造長期處在全球價值鏈中低端。

        辛國斌說,要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激發先進制造業發展活力,形成市場化要素倒逼機制,促使企業從主要依靠資源、能源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同時要組織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支持企業加強創新,加強智能終端等研發,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增加中國制造的“高端氣質”。

        2、智能 淬煉制造業轉型升級“金鑰匙”

        【案例】

        在美的集團廣州智能工廠,100多臺機器人、機械臂有條不紊地完成銅管折彎、部件組裝等作業,員工可對全部生產環節實時監控。“智能制造改變的不僅是效率。”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說,美的用智能技術化解成本壓力,打開新市場空間。

        如今,“智能”漸成潮流,在制造業領域也同樣不例外。

        三一重工的“18號廠房”、長飛光纖自動包裝流水線生產車間、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廠……業內人士稱,小到制造企業,大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推進智能制造正逐漸成為一種共識。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報告預測,到2018年,中國制造業機器人采用率將增長150%。“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出現在制造業等傳統行業。”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秘書長張偉民說。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3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目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加速向制造業等行業滲透,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所說,“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時代正在到來,“智慧云制造”是云計算在制造領域的落地和拓展,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制造”行動計劃的一種智能制造模式和手段。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說,將信息技術融入傳統制造業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金鑰匙”,目前已在服裝、家電、裝備制造等多個領域大范圍實踐,不僅解決了存量過剩、效率低等問題,還催生出分享經濟、眾包眾創等新業態。

        苗圩指出,要以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為重心,支持企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促進形成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新型供給能力。

        3、綠色 確立低碳發展新模式

        【案例】

        在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再制造基地,銹跡斑斑的廢舊發動機經過專業的再制造,變成了一排排“新”發動機……據了解,目前該基地面向以舊換新和傳統發動機大修等特定需求客戶,已經實現了訂單式生產。

        再制造,不僅使廢舊發動機實現了綠色循環使用,其整個生產過程也十分綠色。“僅在清洗工序,廢液污染便可下降80%。”該基地負責人蔣伯明說。

        據統計,該基地投產6年來,5000余臺再制造發動機已經走向市場,回收的產品附加值已突破1.25億元,循環利用鋼材1800噸,節電70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余噸。

        近年來,我國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不斷推進。鋼鐵、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通過實施綠色化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了污染物排放,促進了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同時,一些地區也在以工業園區為平臺,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

        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領域。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3.6億噸標準煤,其中工業能源消費量占70%左右。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王燕說,工業領域必須加快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盡早達峰,才能為其他領域二氧化碳的排放騰出空間。

        專家建議,我國應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推進清潔生產、能效提升和資源綜合利用,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制造體系,加快生產方式“綠色化”轉換;同時,引導工業園區、重點工業企業資源能源集約利用,推動部分行業、工業園區二氧化碳排放率先達峰,讓綠色制造成為中國制造的一種靚麗“氣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软件| 亚洲国产中文v高清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夜色资源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无码激情做a爰片毛片AV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