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多地強化國資投資運營平臺支撐 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經濟參考報:多地強化國資投資運營平臺支撐 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18-02-22
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完善平臺機制、為功能性平臺配備市場化抓手……從日前舉行的地方“兩會”和一些公開舉措看,2018年地方國資投資運營平臺的角色會進一步強化,操作方式會更加靈活,推動國資監管從“管企業”加快向“管資本”轉變。
在2017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副局長周巧凌表示,當前中央明確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這和之前的“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相比,是改革發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變革。
“一方面來說,反映了國有企業更加清晰的發展目標和定位,不是單純地做大,而是在發展質量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再次強調了國資監管應加快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周巧凌說,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未來國有企業將更多以混合多元的形式存在。一個企業的國有股占多大比例可以稱之為國有企業,在實踐中將變得更加難以界定。但對資本而言,國有與非國有的界限是十分清晰的,也很好判斷。
在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的過程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8年年初,陜西省首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陜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陜西投資集團表示,將為陜西省國企改革,特別是完善適合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的體制機制進行有益探索。
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表示,2018年將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深化投資運營公司試點。
作為國內率先試點國資投資運營公司的區域,上海目前已擁有上海國際集團和國盛集團兩大國資平臺。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肖文高表示,2017年通過參與企業改革,創新金融產品,兩大平臺盤活的存量資產價值大約是116億元。
從目前情況看,地方國資投資運營平臺的運作方式越來越靈活。2017年底,上海國盛集團牽頭成立了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500億元,首期募資200億元。“未來國盛集團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功能性平臺,國改基金作為市場化操作平臺,共同發力,互為支撐。” 國盛集團董事長、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壽偉光說。
隨著各地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路徑日漸清晰。
周巧凌表示,從今后的改革方向看,一是放活國有資本,通過科學界定國有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邊界,更好地落實企業經營自主權。二是管好國有資本,牢牢把住防止國資流失這條紅線,形成分工明確、協同配合的國資監管體系,加強黨對國企的領導。三是優化國有資本,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投向。四是放大國有資本,既實現國有資本總量擴張,更實現質量提升,不斷增強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帶動力、控制力。
“從相對固化的國有資產,到非常靈活的國有資本。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動性增強了,會提升整個經濟體的活力。”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負責人周道洪說,2017年中國聯通集團層面的混改,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隨著國企降杠桿的推進,會有越來越多的國企通過混改引入社會資本,在降低負債率的同時,改善公司治理,釋放巨大的市場價值。
要實現這些目標,當前的挑戰在于如何深化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現在要探索的,不僅是上面肯不肯授權,還有中間會不會接權。”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說,設立國資投資運營公司的目的是在政府和企業之間設置隔離層,避免前者對后者的直接干預。但在實踐中,相當一部分平臺公司是由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行業性公司改制設立的,行政管理色彩沒有根除,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的需求進行運作。解決這個問題,是2018年國企改革的看點之一。(記者 何欣榮)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