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見證累累碩果 命運休戚與共
光明日報:見證累累碩果 命運休戚與共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18-09-03
初秋的北京,給人帶來最特別的期待。首都國際機場日漸繁忙,非洲國家領導人陸續抵達,共赴中非友好之約。
9月3日至4日,中非領導人將奏響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新樂章。
中國同廣大非洲國家從來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中國將自身發展同非洲發展緊密相連,讓中國發展惠及非洲,幫助非洲發展更快、人民生活更好,歡迎非洲繼續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埃航的班機早就被中國人承包,為數不多的非洲人也基本是往返中非的商販和學生。中國工程師、民工大爺和金融高管擠滿了整個機艙,一起前往這個古老而美麗的遙遠大陸。”在北京飛往西部非洲的航班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程誠為他的新書敲下了第一行字,折射出中非日趨密切的聯系。
在非洲,由中國創造的第一比比皆是。許多國家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逐步走上工業化道路。自2009年起,中國連續9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對非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在中非合作熱潮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赴非投資興業。
莫桑比克南部卡騰貝地區與首都馬普托市區的直線距離僅幾公里,中間卻隔著一灣海峽,當地居民一直有將南北相連的夢想,從而緩解首都人口飽和、交通不便的現狀。今年6月,中國路橋承建、以國際最先進技術設計施工的馬普托跨海大橋正式通車。這一非洲大陸主跨徑最大的懸索橋,將繁華的首都和相對落后的南部地區連接暢通,為馬普托地區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也為當地人民生活帶來便利和實惠。
白底藍標、迎風飄揚的“中國建筑”旌旗為很多非洲人所熟悉,不僅因為這家央企的業務領域遍及非洲51個國家,更因為多項當地“國字號”工程都出自他們之手。在剛果(布),中國建筑用8年時間,克服了艱苦的施工環境,建設了全長536公里的國家一號公路,實現了陸上連接首都布拉柴維爾和第二大城市黑角。通車后極大縮短了貨物從黑角深海港運往首都的時間,帶動了沿線村鎮經濟發展,為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帶來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剛果(布)總統薩蘇盛贊中國建設者“圓了剛果(布)幾代人的夢想”。
在埃塞俄比亞設立鞋廠的中國私營制鞋廠華堅集團,解決了當地6000多人的就業,每年向歐美國家出口超過500萬雙鞋。鞋廠設立在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內,這一工業園由中企建設運營,已有80多家企業入駐,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由于東方工業園的樣板效應,埃塞政府已開始在全國大力推進工業園建設。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中非智庫論壇第七屆會議上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對非洲國家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鑒價值。非洲要實現富裕,必須走工業化道路。中非合作效果已經顯現,亞吉鐵路、蒙內鐵路等在非洲承建的基礎設施項目促進了非洲國家的互聯互通。
北京的街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標語隨風飄揚,迎接盛會的景觀鮮花絢爛開放,我們已做好準備,盛情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記者 溫源)
【責任編輯:李子紅】